未标题-1.jpg

“蛟龙”号预计7月乘新母船重返马里亚纳海沟

科技日报 2019-02-18 作者:陈瑜

  计今年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新母船“深海一号”将执行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应用与性能优化研究任务,和技术升级后的“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为期约40天的适配式海试,预计下潜深度7000米,共10个左右潜次。

  据了解,适配式海试结束后,潜水器将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深海一号”将携“蛟龙”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盆,执行中国大洋56航次任务。

  “蛟龙”号从完成研发至今已10余年,部分设备性能下降,同时,经过百余次下潜,部分安装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个别部件和设备经过了多次修复,总体性能受到一定影响,安全风险升高。按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全寿命维护保障技术方案》要求,潜水器每隔10年须进行大修,以保持其先进的作业能力。

  丁忠军告诉记者,“蛟龙”号大修主要包括全系统勘验与拆检、设备检验、故障修复、全系统复装、陆上联调、水池试验等,技术升级主要包括框架结构优化、控制系统升级、测深侧扫声呐升级等。经过为期一年的大修与技术升级,“蛟龙”号已完成总装及陆上联调,技术状态具备转段条件,即将进入水池试验阶段。

  “这是海试前的最后一环,将全面验证潜水器的技术状态。”丁忠军说,通过大修与技术升级,“蛟龙”号具备了一些新功能:机械手有效作业半径提高了近30厘米,作业范围扩大,取样能力增强;升级后的控制系统精度提高,目标搜集效率大幅提高;测深侧扫勘查精度提高。

  他同时表示,在大修与技术升级中开展了锂电池探索性研究,但其并不会直接替换“蛟龙”号目前使用的银锌电池。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