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熔盐发电或可实现24小时太阳能发电 谷歌也在研发网易科技 2018-01-17 |
1月17日消息,据Futurism网站报道,除了太阳能和风能之外,全球多家清洁能源公司正在研究用盐来发电——更准确地说是利用熔盐来发电。
作为众多研究熔盐发电技术的公司中的一家,SolarReserve正试图证明,熔盐能像太阳能和风能那样高效地生产出电力。
在2015年的时候,SolarReserve在内华达州建成了110兆瓦特的新月沙丘(Crescent Dunes)太阳能发电厂,并用上了1100兆瓦时的储能设备,它能为内华达州75000户家庭提供电能,而类似这样的聚光太阳能发电(concentrated solar power,CSP)项目还在将南澳大利亚、非洲、智利和全球其它许多国家投产。
只有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或是刮风的时候,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才能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能源的需求,但那些利用熔盐来发电的发电厂则可以随时地运作,并能实现多达10个小时的能量储存。这种形式的能量的产生机制非常简单:用许多镜子将太阳光汇集到一个高塔里,并在塔内加热熔盐至1000华氏度以上,然后用它们去制造蒸汽,并用蒸汽推动涡轮机产生电力。
熔盐发电的成本还很低。根据Inside Climate News的报道,新月沙丘发电厂所收取的电费是一度电0.06美元(约合0.385人民币)。如果按照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的说法,这一价格还将变得更加便宜。
按照SolarReserve自己的标准,它的发电量其实没达到目标。新月沙丘发电厂的预期年发电量是50万兆瓦时,但根据Inside Climate News的报道,SolarReserve目前还未达到它的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西班牙的Sener公司在摩洛哥小城瓦尔札札特(Ouarzazate)也有两个类似这样的项目,它们都采用了熔盐发电技术。虽然这两个项目的电价收费还不够低,但如果它的预期价格下降了的话,这将有望促使Sener公司优先推动聚光太阳能项目的发展。
即便是身为互联网科技巨头的谷歌公司,也已经在计划研发利用熔盐来储存可再生能源的项目了,但谷歌目前还需要对自己的研发出的熔盐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更深入的测试,来验证它是否能被商业化。
在熔盐聚光太阳能发电真正成为一种可24小时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技术之前,公共事业官员们和能源政策制定者们还需要理解能源储存的重要性,以及可再生能源能被利用的时间段。
SolarReserve的CEO凯文·史密斯(Kevin Smith)在接受Inside Climate News采访时表示,美国公共事业部门“只想要电,但他们根本不关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用电。”换句话说,他们不太关心可再生能源在一天中的哪些时间段,才是可以被利用的。
史密斯继续解释称,这种现状目前正在发生转变,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的政客们已经知道一天中的哪些时间段会产生出超量的可再生能源,这意味着加州的政府官员们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利用这些多余的能源了,并在思考如何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利用它们的电网系统。
“我们相信,如今的聚光太阳能发电市场将迎来重生,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能源的储存有关。”史密斯最后这样说道。
责任编辑:杨茗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