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瑞士宣布:溶液中单分子有效电荷首次被测出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018-01-18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近期宣布,瑞士研究人员首次精确测量出了单个分子在溶液中的有效电荷,相关成果有望用于未来的医学诊断。
许多生命现象与蛋白质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而电荷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生物体内,蛋白质通常存在于含水环境,用传统方法很难准确测量蛋白质在溶液环境中的电荷。现在,苏黎世大学教授马德哈维·克里希南找到了解决之道。
克里希南等人利用了众所周知的布朗运动(即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现象。首先,他们把要测量的分子困在一个势阱中,此时弹跳的水分子不断尝试将这一分子从势阱中击出。克里希南解释说:“这就像孩子们在坑底玩球一样。‘球’就是我们感兴趣的分子,而‘孩子们’是水分子。球要飞出坑,就必须受到很大的冲击。”
分子的有效电荷越高,势阱的深度也就越大,因此,分子从其中喷出的可能性越低,这意味着将分子从势阱中击出所需的时间与其有效电荷直接相关。
为了创造这样一个势阱,研究人员将蛋白质溶液压缩在两块玻璃之间,其中一块覆盖有微孔。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用荧光剂标记,以方便用光学显微镜追踪。
克里希南说:“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分子被困在势阱中的时间有多长,就知道这个阱有多深,而且由于这种深度直接取决于分子的有效电荷,因而可以非常准确地推导出这个值。”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同时也有助于诊断出许多由畸形蛋白质引起的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和癌症等,因为在化学层面,很多疾病与蛋白质的电荷变化有关。(记者 刘霞)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