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脉冲数最小、安全距离最长,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新突破!

科技日报 2018-02-05 作者:吴长锋

  记者4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分组脉冲数最小、安全距离最长的RRDPS协议,解决了该协议在实际信道条件下分组脉冲数过多、效率偏低的问题。成果发表在日前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RRDPS是日本和美国科学家2014年提出的新型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由于该协议无需监测信号扰动参数,即可实现对窃听者信息量的估计。在实际应用中,其免信道扰动监测带来了系统简化、误码率容忍高的优势,因此引起了学术界浓厚兴趣。然而该协议仍旧存在安全性证明的计算较为粗糙,还不能定量描述窃听者攻击行为、系统误码率和信息泄露的内在关系;实验上实现有效测量的装置较复杂,从而限制了该协议的实用化。

  为此,科研人员首先在理论上完善了RRDPS协议的安全性证明。通过构造窃听者的一般collective攻击模型,并充分考虑编码态各个脉冲上随机相位对窃听者辅助态造成的退相干效果,给出了窃听者对密钥信息的紧凑界。这一新颖的安全性证明在物理上理清了RRDPS协议的安全性机制,显著地提升了RRDPS的性能,并为其他高维QKD协议的安全性证明给出了新的思路。仿真计算表明,RRDPS协议的密钥率和安全距离等关键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且其所需的脉冲分组数L相对于原始协议大大减少。实验在30km光纤信道上实现了免误码检测的密钥分发;如果结合信道扰动参数,安全距离则可以达到140km。

  该成果对于丰富高维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性分析理论和方法,提升系统的实用性有着重要价值。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