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1小时1次实时输出!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建成

数据一小时一次实时传输

人民日报 2018-02-13 作者:吴月辉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近日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第一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负责人王凡研究员介绍,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支持下,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经过4年的建设,深海连续和实时观测能力取得了显著进展。20套深海潜标800余件观测设备多数已经稳定获取连续3至4年的大洋水文和动力数据,并且实现了大洋上层和中深层代表性深度的全覆盖。

  王凡说:“在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方面,我们在2016年突破了潜标系统实时传输难题并实现深海潜标长周期稳定实时传输。在此基础上,得益于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设备研制项目、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和‘问海计划’的支持,本航次实现了从单套到组网,从水下1000米到3000米的深海数据实时化传输的功能拓展。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的自主构建完成将有力推动我国和国际大洋观测能力的持续提升。”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13日 09 版)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