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医疗关键技术应瞄准“痛点”科技日报 2018-05-24 |
千里之外的主治医师可以给乡村患者看病;疑难杂症可以实现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集中会诊……
这是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信息医学创新团队负责人舒明雷博士展示的是包含22项发明专利的“物联网医疗关键技术”,他的这项技术吊起了人们胃口——可望不可及的“居家养老”梦已经鲜活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济南、在临沂、在菏泽,在北京、在上海、在海南……近85万群众已经享受到这项技术红利,也吸引了一波波资本逐风而至——在先后拒绝了30多支“追求者”之后,舒明雷团队最终谨慎地选择了山东本地两家实力雄厚的国企作为合作者。
两家国企一个手握重金,看中该技术的市场潜力;另一个“等米下锅”,看中技术本身,有着强烈的推广欲望。三者各取所需,“天作之合”水到渠成。
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设备研发、市场推广乃至资本介入,山科院计算中心这支年轻的团队历经十年芳华,不但完成了物联网医疗科研项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部拼图,更在市场上实现了重点突破、由点到面的纵深布局。
深耕科研,坚守追求,既成就了山科院计算中心的“物联网医疗关键技术”,让其一步步走到“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领奖台上;也历练出以舒明雷为代表的年轻团队的能力。这其中,以团队努力为核心,辅以环境支持、时代造就、高人指点,四者“攥成一个拳头”,最终让项目开花、结果,香满市场。
但对舒明雷来说,故事的最初并没有特别幸运。
从2006年至2012年,他曾长时间困惑于如何将科研工作既做出有前瞻性的成果,又能得到实际应用:2006年至2007年,他在第一支团队中从事无线通信应用研究;2007年到2009年,他调整到另一支团队做嵌入式技术应用工作。虽然这两个研究方向都强调成果落地,但苦于理论和前瞻高度不足。2009年到2012年,他又到第三支团队中做物联网方向的研究,该方向的社会关注度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成果落地不足。
6年时间,3支团队,辗转曾让舒明雷感到苦恼,但他坚信:“既然选择了科研的道路,就要坚持和积累”。
机会给有定力、有准备的人。
2012年,党委书记王英龙首次提出将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结合起来。这个方向,为摸索中的舒明雷团队点燃了一盏明灯。
舒明雷团队率先完成了云健康系统原型架构,做出了第一代样品。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在数年间,以他作为带头人的云健康系列技术已获得总额超过千万元的国际、省级各种支持,并引来资本关注。
而这个项目,也串起了舒明雷之前的所有研究,让他期望的前瞻性成果和实际应用都得到了实现,也让他庆幸,“如果当初换了方向,不坚持下来,就没有今天。”
实际上,“物联网医疗关键技术及应用新模式”受关注,始于市场“痛点”。
舒明雷和同事们深知农村存在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更加严峻的是,全国8.33亿农村人口只能享受20%医疗资源。而全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16.7%,全国确诊慢性病患者也已经超过2.6亿人。
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就是科研人的发力点,山科院的这个科研导向促使舒明雷团队一头扎入物联网医疗的江湖。这是一支善于打硬仗的团队:清一色国家211大学高材生,大部分为博士、硕士,计算机、通讯、软件、自动化、生物医学等各个专业搭配合理,攻关能力强大。团队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完美结合,使其在破解老龄化的社会“痛点”、慢性病管理难题、基层医疗短板中发挥“救命作用”。
该研究成果在安全隐私方面,于国内首次提出了低能耗的终端节点密钥协商方法,建立了基于终端+平台双向认证的安全通信及基于数字信封的双层数据加密机制,仅仅这一创新,就让他们拿下了4项发明专利。打通一个个关键环节,他们最终用三大服务平台、22项发明专利、20余款智能医疗终端,完成了物联网医疗新模式的链条。
眼下,山东省委、省政府已把发展“医养健康”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大产业之一,该项目也将在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健康示范省”的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记者 王延斌 通于萍 于萌)
责任编辑:杨茗
下一篇:北斗二号为何从未发生服务中断?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