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492518451289260165.jpg

5G来了!详解你关心的套餐、信号、应用场景这些问题

新华网 2019-11-01 作者:高亢 李放 邵鲁文

  10月31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发布5G套餐。据最新数据,三大运营商在全国的5G预约用户合计已超1000万户。5G时代到来,对用户的直接影响将有哪些?

  

  费用:套餐最便宜128元起,5G手机价格将逐步下降

  记者注意到,与4G套餐相比,三大运营商正式发布的5G套餐门槛有所提升。

  以中国移动为例,之前4G普通套餐每月最低消费为58元,包含语音时长30分钟和6GB移动流量;5G个人套餐最低为128元,包含语音时长500分钟和30GB移动流量。

  “我的中国联通4G套餐每月花费近100元,可使用20GB流量,联通5G套餐129元包含30GB流量,流量单价明显下降了。”北京市民小李说,他平时喜欢用手机看视频,从目前应用的流量消耗来看,5G套餐里包含的流量还是比较充裕的。

  记者从中国电信获悉,电信推出的5G套餐可与原有套餐平滑衔接,同时也将优化套外流量价格至3元/GB,以防止高额套外流量费的产生。

  “5G时代,流量单价降低,套餐的设计也有了质的变化,套餐资费选择将更加多样化,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王赫英介绍说,比如在赛事或音乐会现场的网速保障、打游戏或抢票时优先加速等需求,都是设计套餐时将要考虑在内的。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5G手机,目前国内外不少手机品牌都已推出5G产品,价格从每台3000多元到上万元不等。

  “现在最便宜的4G手机只要千元左右,而5G手机价格依然偏高。”通信行业专家赵宇认为,由于5G刚刚起步,市面上的5G手机选择并不多,再加上研发等方面成本,所以价格较高。随着5G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5G手机价格也将逐步下降。

  “当产业更加成熟后,按照高中低端的节奏,5G手机的价格将逐步降低。”王赫英说。

  

  信号:一线城市覆盖面积较大,偏远地区信号覆盖较少

  5G网速是否比4G明显加快备受关注。记者用5G手机在北京热闹的三里屯街头测试,发现在商业街区大部分区域信号不错,网络下载均速高于300Gbps,远高于4G网速。

  山东济南朱女士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5G网络,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她制作、发布视频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基站建设方面,截至9月底,中国联通已在40多个大中城市部署建设5G基站2.5万个,预计今年全年将建设4万个;中国电信5G基站建设数量与联通基本相当。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展5G网络建设,并已在超过50个重点城市建成5G基站4万多个。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以往的传统基站将搭载5G设备,路灯、楼宇侧面等也将成为5G智能基站的新场景。“在杭州西湖景区、机场高速、奥体中心等区域,短短100天,我们已完成3200个5G基站的建设。”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院长窦笠介绍说。

  据悉,此次三大运营商首批开通5G商用服务的城市分别有50个。5G信号覆盖度如何?目前一线城市覆盖面积较大,偏远地区信号覆盖较少。业内专家表示,基于独立组网技术、建设成本、运营商战略布局等因素,5G网络会优先在国内一线城市以及部分重点地区铺开,距国内全覆盖尚需时日。

  

  应用:手机网速越来越快,行业应用越来越多

  随着多地逐步推进布局,5G技术已逐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物联网、智慧城市等行业和领域崭露头角。

  近期,由中国电信负责的电力物联网建设工程在安徽古泉换流站通过验收,标志着5G通信技术正式运用到特高压电力领域;广州市建设的5G智慧公交车载大数据实时监控平台,实现了公交车的高效调度……

  “5G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给群众生活带来便利。”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说。

  部分数字生活达人对5G的需求正在释放。“5G网络和新款手机用起来很‘痛快’。”中国移动用户于晓红在体验了一段5G业务后说,网速明显快了,刷微信朋友圈和看视频流畅多了。

  网络博主杰鑫告诉记者,走在济南的百年老街芙蓉街,5G网速比4G快很多,拍Vlog、做直播网速特别有保障。

  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普通人能感知的5G典型应用还没有出现。“在很多App上5G和4G体验差异还不大。”杰鑫说。

  “5G未来的发展应用创新将是重点。”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对于运营商和产业上下游的相关企业来说,只有发展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才能更好提升网络性能体验,推动5G商业进入良性正循环。

  “未来几年,5G有望在养老、教育、医疗、智慧生活等民生领域有更多应用,满足百姓数字生活需求。”曾剑秋说。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