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机器换人浪潮将至 你的工作被取代的几率有多大?环球网 2018-01-30 作者:张阳 |
得益于算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不过也随之引发了社会对于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争议,美国《福布斯》杂志1月29日就撰文发问:千禧一代们,你们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机器人革命了吗?
机器人革命所探讨的并不是像终结者那样的自动化机器人对于人类的冲击,而是像机器学习和崛起的AI平台对于人类工作、生活所带来的非凡的影响。
由于技术的进步,我们曾经认为不可替代的工作,正在实现自动化,未来还将会有无限的可能。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结果预计,到2030年将有4-8亿的就业机会被自动化所替代。那么这场革命是如何展开的,千禧一代又将如何应对呢?
白领危机
在过去的几年中,自动化逐渐取代了制造业的工作岗位;事实上,制造业约85%的失业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但现在自动化也开始蚕食白领和高技能的工作。例如:
记者:很有可能你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已经阅读过至少一篇由机器学习算法所生成的文章了,今天的机器人记者已经能够写出一些关于基本话题的文章了,很快它们也许会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了。
药剂师:人工智能算法已经熟练掌握了药剂师的一些基本工作。尽管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药剂师也需要与医生和病人建立和维持工作关系,虽然目前的技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仍然是自动化能够取代的复杂角色的一个例子。
牙科和医疗保健医:即使是专业的医疗角色也有可能很快被取代;去年,中国的一名患者接受了一台完全由机器人操作的牙科手术,为其植入了两颗3D打印的牙齿。而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机器人手术正在同时发展。
下一个是什么?
那么,接下来会是什么呢?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发现,五个主要因素将决定一项工作的自动化潜力:
技术可行性:有些工作类型就是会比其他工作更容易自动化。
自动化的成本:如果自动化需要一个高技能的工程师团队工作10年,公司就不太可能投资。
相对稀缺性、技能和人力成本:如果这项工作已经很便宜,雇主们就不愿意尝试去替代它。另一方面,如果很难找到熟练的工人,而且雇佣成本很高,自动化可能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自动化的额外好处:节约成本并不是自动化的唯一好处;在某些行业,自动化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安全或更少的环境影响。
监管考虑和社会接受度:一些行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因此政府或公众的反对可能会减缓这些领域的自动化。
总的来说,研究把不同种类的工作依据这五项因素的表现重新分门别类,以确定其被自动化趋势替代的难易程度,例如:可预测的体力劳动(比如焊接工作或者打包工作)属于高可替代性工作,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也是如此,但是不可预测的体力劳动(比如牲畜饲养或者是林业)受影响程度较低。应用专业知识和管理者岗位是最不敏感的类别,但是自动化的风险并非为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职位被自动化替代的机会也会增加。
如何应对?
那么如何为即将到来的AI革命做好准备?以下的几个策略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了解你工作的自动化趋势:知晓你的工作将会以何种方式被替代,在未来会发生哪些改变,如果你正处在一个高替代性风险的行业里,那么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被替代。
获得专业知识:你拥有的技能、知识、经验越多,你被自动化取代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你需要尽可能快的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
管理岗位:管理和导演的工作不太可能被取代。试着在这种工作里获得一个职位。
对自己投资:不要害怕拓展和发展多种技能组合,如果你的潜在职业道路停止了,你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
保持领先趋势:关注你所在行业的自动化进展,处变不惊。
虽然现在已经有人提出一些社会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自动化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影响,包括实施普遍的基本收入计划。然而,你不能指望这些方案都是完美无缺的,你能做的还是努力为即将到来的可能性做好准备,防止自己被替代。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