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5.jpg

无人机将监测仪送上天 高空锁定“黑广播”

科技日报 2018-04-24

  路面上一辆正在行驶的面包车,看似并无异样其实车内正在发送“黑广播”,附近住户和通讯设备饱受其扰;一架飞行的六旋翼无人机通过搜索后发现信号并快速定位,无人机很快就跟上车辆进行持续跟飞……记者23日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吴启晖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非法广播电台搜索定位系统”在刚刚落幕的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金奖。

  屡禁不止的非法电台,因为其隐秘性和危害性,可能会占用民航无线电频率,甚至会影响民航安全。而传统的移动监测车易受到多径衰落、机动性不足等限制,难以对“黑广播”进行高效地查找和监控。吴启晖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无人机搜索定位,实现了对非法电台的智能搜索、定位。

  项目成员胡田钰介绍说:“这个系统形象地说就是‘会飞’的频谱监测仪。”该无人机机身下方装载小体积、低功耗、重量轻的频谱监测模块与定向天线以及摄像头,将捕捉的频率与能量关系具化为图像,传送至地面信号站,利用项目团队提出的机器学习算法实时搜索非法电台,同时在线规划无人机航迹,最终定位非法电台。

  与传统移动监测车相比,无人机搜索定位系统实现了2D到3D的跨越,有效避免了地面复杂环境对定位精度造成的影响。通过将机器学习技术、无人机飞控技术、频谱监测技术有机结合,该项目可以对方圆5公里内的目标进行检测,使有效可探查距离以及探查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5倍以上。

  吴启晖表示,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已申请专利,有望被作为安保设备投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中使用。同时也有望用于民航空管局等机构,为民航频谱安全保驾护航。(记者 张晔 通讯员 李梓白 马腾跃)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