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71226357134179091(1).jpg

电影变现实 这些“星战”黑科技十年内将无处不在

网易科技 2017-12-26

  《星球大战8》将在明年1月5日国内上映,观众们将再一次体验充满着太空船、人形机器人和激光武器的未来世界。但是一些在电影《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以及以前系列电影中看到的黑科技事实上比你想象的更接近于现实。前美国宇航局天体物理学家和《星球大战科技》的作者Jeanne Cavelos称:“很多时候科幻小说把灵感带给了伟大的科学。”或许超光速旅行和光剑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是这里列举的5大《星球大战》黑科技有可能在十年内变得无处不在。

  人形机器人:《星球大战》电影中人形机器人无处不在。当然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机器人都是专门设计的工业机器人。它们与我们完全不一样,而且不会像电影中的C3PO机器人一样与我们进行交流。《星球大战》电影的超级粉丝,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机器人学教授Jonathan Roberts博士称:“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我们已经为人类建造了完整的生活环境,因此人形机器人的定义就是要能够做到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且使用我们已经建造的东西,比如说门把手或者楼梯等。”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2012年到2015年间举办的机器人挑战赛是一场国际性的技术研发竞赛,这场赛事给予机器人的研发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参赛团队需要打造出能够在人造环境下执行任务的机器人。虽然波士顿动力研发的阿特拉斯机器人无法讲话,但是它足够灵敏而且能够像人类一样完成后空翻。丰田汽车打造的THR3机器人能够实现远程操控来模仿操控者的动作。其它的机器人设计了人机互动功能。比如说,日本软银打造的Pepper机器人能够估计操控者的情绪,调整它的行为配合人类的情绪,并且记住人们的面孔。目前这类机器人已经在商场、银行和医院中出现。

  仿生学:在《绝地大反击》中,天行者卢克在与黑武士的光剑对决中失去了他的手,后来他换上了一个超级灵巧的机器手,从而能够继续他的战斗。就在电影上映的同一年,因战争失去手臂的退伍军人开始安装卢克仿生手臂,与之前仿生手臂不同的是,它能够同时移动多个关节。另外一种高科技假肢为“米开朗基罗手”,它具有7种抓取模式,而且拥有一个可控的拇指。

  虽然这些假肢非常先进,但是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们是绑缚而非手术连接,它们无法做到像人类手臂一样。Roberts博士称,你当然无法舞动一把光剑。另外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借助脑电波信号逐渐能够让人们通过思维控制假肢。去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演示了一种机器手,能够让使用者借助思维操控每一根手指。

  全息图:星际间的电话会议仍然是我们无法实现的,但是类似于《星球大战》电影中3D全息图通讯的技术已经离我们不远了。Cavelos声称:“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发许多非常奇特而且革命性的显示屏技术。尤其是令人激动的立体显示技术,能够产生漂浮的3D影像。”

  最接近于《星球大战》电影中全息图的就是HoloLamp公司的投影技术,工程师们研发的投影设备会投射扭曲的2D图像让大脑误认为是3D图像。由于这种设备必须追踪使用者的面部来维持正确的视角,因此它只能针对单人使用。这也就是说我们与《星球大战》电影中的那种全息通讯能力还有一段距离。Roberts认为,像微软的Hololens那样的增强现实头盔最终将提供更灵活的方法让我们获得类似的效果。

  飞行汽车: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失望之后,打造与《星球大战》电影中飞行汽车类似产品的努力已经开始获得回报。去年9月,Passenger Drone公司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在年底之前空中客车公司计划测试它的Vahana飞行器。Vahana飞行器设计用于在密集城市的屋顶上方运送单一乘客。

  迪拜在2月份宣称将启动一项飞行出租车服务,使用的就是中国亿航科技制造的单座无人机。Roberts称,安全守则或许将比研发这项技术更加具有挑战性。他认为运送乘客的无人机很可能成为超级富翁的玩具,而不是新一代的运输革命,而且私人飞行总是非常昂贵的。

  激光炮:在最新的电影中,将上演飞船之间的激光炮对决。虽然现在美国军方继续依赖于传统的武器系统,但是或许不久之后真正的军用飞机上就将装配类似激光炮的武器。

  美国海军已经研发了一种船载激光炮,而且美国军方的雅典娜系统最近也成功在测试中击落了5架无人机。去年6月份,美国国防承包商雷神公司第一次实现了从直升机上发射高能激光。就在上个月,美国空军给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拨款,来打造一种能够安装在喷气式战斗机上的激光武器。而且这个激光武器系统预计将在2021年之前开始运作。(过客)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网易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