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创造出“可编程”水滴

cnBeta.COM 2018-04-28

  屏幕在传递信息方面非常有用。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员Udayan Umapathi开始在一个平静的界面上工作,这个界面与我们周围的物理元素有更密切的联系 - 使用水滴。Umapathi与他的同事们(包括工程师和交互设计师)一起,为他的毕业论文作品创作了一个称为Programmable Droplets(可编程水滴)的项目。

  这个想法是精确控制水滴,沿着轨道移动它们,并合并它们或使它们变形。

  这可以通过一种称为电润湿(electrowetting)的技术来实现,该技术允许使用电场来操纵电介质材料。Umapathi解释称,当他带领Neil Gernshenfeld教授参加 “ 信息技术物理学 ”课程时,他首先研究了用于编程砂粒 的物理学,并且他们的讨论导致了这种推论可能也适用于水的想法。

  Umapathi自称是一名实验物理学家,他会如何使用这些可编程水滴呢?他解释说,充分利用水的物理特性的创造性艺术装置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使用我们的系统创建动力学装置的目标,在这里我们可以编排数百个甚至数千个水滴的运动。想象一下,数千个水滴在一起跳舞,难道不会让人着迷吗?

  我有计划与艺术家和魔术师合作创作装置。通过这些装置,我们不仅要传达隐喻意义,还要引发观众的美感共鸣和惊叹。

  水滴可以携带生物和化学物质。因此,如果您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它们,您可以通过一段代码执行化学和生物学实验,而无需碰触任何手动工具。我们的工作在生命科学中找到了许多应用,特别是在生物技术领域。

  Umapathi也热衷于为人们创造交互模式:

  如果你看过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最近的奇幻剧情电影《水形物语》(《 The Shape of Water》,你会记得有一个美丽的场景,艾丽莎用她的手指在玻璃上控制水滴。我们希望将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以便这能够成为现实,创造出这种奇幻场景。

  除此之外,他解释说,该小组还正在开发“生物学中的各种应用,以实现在合成生物学和药物发现领域无法实现的用例。”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cnBeta.COM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