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表征阶段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7-12-27

  发现过程

  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凭借自己的认知结构去把握事物、再现事物表象的。儿童最初的认知结构是动作表象。大约5岁以前的儿童都处于这个动作表征阶段,他们“从动作中认知”,即他们的认知多数是透过行为而产生的,他们的表征是与他们手足的直接动作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认知结构是刺激和反应的直接联结。

  其他阶段

  第二个阶段:图像表征阶段,相当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

  第三个阶段:符号表征阶段,发展到第三阶段后,儿童便可以利用概念、符号进行思维。

  教育理论

  布鲁纳探索人的知觉、学习、思维、记忆等一系列问题,核心是智慧生长,围绕这一理论,他探索智慧生长的表征系统、思维过程与策略等问题。布鲁纳提出思维生长或智慧生长比生理生长更重要,生长的力量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动力,因此应重视生长的科学,考察人类智慧生长的方式与原则,为教育促进智慧生长提供依据。他摒弃皮亚杰纯生理阶段划分模式,提出用再现模式表现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再现模式就是人们再现自己关于世界的知识经验的方式,按不同认知阶段再现知识的方式即表征系统,依次可分为动作性再现、印象性再现和符号再现,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人类认知表征系统。动作性再现模式具有操作性特点,发生最早,是智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印象性再现模式开始把时间、空间和定向结构的知觉转化为表象,进行概括,从而扩展感觉能力,是知识掌握的第二级水平;符号再现模式可扩展概括和推理能力。在布鲁纳看来,人类智慧发展始终沿着三种表征系统顺序前进,不能相互取代,每个人一直在连续不断地使用这三种表征系统。

本文由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郑高鹏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孪生子研究

下一篇:勤奋对自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