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育土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2-07 |
弱育土是指土壤发育程度微弱,土壤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母质特征显著,土壤保持相对的幼年阶段,并明显区别于地带性土壤的一些土壤类型。
其剖面类型多为A—C或A—R型。弱育土相当于美国分类中的始成土(inceptisols)。
成土条件
弱育土分布范围广,成土环境多种多样,没有一致的代表性成土背景。但弱育土各土类的形成中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阻碍土壤向成熟方向发育的因素,使土壤长期处于相对幼年阶段。1
母质
特殊母质或母岩是弱育土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某些母质或母岩的性质对土壤形成起很大延缓作用,如风沙土、紫色土、石灰土、磷质石灰土、火山灰土等的形成都深受特殊母质和母岩的影响。
风沙土的成土母质是气流转运形成的再沉积物,风积物来源有岩石就地风化物,有河流冲积物、湖泊沉积物、洪积物、坡积物等,滨海风沙土的母质来源为滨海沉积物。
紫色土的母岩主要是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含碳酸钙紫色页岩、砂页岩和砂岩。
石灰土的成土母岩主要是以方解石、文石为主的石灰岩,其次是以白云石为主的白云岩和其他过渡类型的碳酸盐岩。
磷质石灰土的母质为珊瑚灰岩和珊瑚贝壳碎屑砂,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含量可达950克每千克土以上。
火山灰土的母质为火山喷出物(如火山灰、浮石、火山渣、玄武岩)、火山碎屑物。
地形
坡度陡峻及高低起伏的地形易于造成土壤侵蚀,不利于土壤的发育而成为弱育土,如石质土多见于陡峭的石质山地;粗骨土多发育在陡峻的山地或丘陵;黄绵土分布的地形以峁状、梁状地形为主,切沟密布,地形破碎;紫色土分布的地形多为方山、单面山、豚背式丘陵等低山丘陵,地表起伏大。
气候
弱育土分布广泛,各地的气候条件相差很大。干旱多风的气候有利于弱育土的形成,如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沙土,其分布区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中国大致以贺兰山为界,东部年降水量200—500毫米,年蒸发量1500毫米以下,西部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还不足10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3400毫米,干燥度由东部的1.5—4.0增大到西部的4.0以上,最高可达78。同时风沙土分布区温差大,物理风化强,沙源丰富,风大而频繁,在风的吹蚀下,砾石残留,细土飞扬,沙粒在地表流动,以致流沙蔓延。
高温多雨,降水变率大的气候也有利于弱育土发育,如石灰岩、紫色砂岩地区,降水丰沛,为土壤侵蚀提供了水动力条件。黄绵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易发生土壤侵蚀。粗骨土的形成也与降雨量和降水强度大有密切关系。
植被
弱育土上植被大多较为稀疏,尤其是森林植被的覆盖度更低,有的地方甚至为不毛之地。如石质土、粗骨土、黄绵土、风沙土上的植被大多生长不好。
紫色土上的植被也很差,除散生的外,少见有成丛树木,唯某些草本植物如针茅、狗尾草、白茅、鸡眼草等尚可成小区群落。
也有些弱育土上的植被生长较茂盛,如石灰土上的植被在未经破坏的情况下,生长十分茂密,以藤本灌丛和草本植物为主,间有散生林木,其种类随地区不同而有变化,然而都是喜钙的,这些植物对石灰土的形成起着较明显作用。
磷质石灰土的植被以喜钙喜盐的种类居多,乔木有麻风桐、海岸桐等,灌木多见草海桐、银毛柴等,草本植物也以耐盐、耐旱、抗风的种类占优势,由于植被生长繁茂,为海鸟栖息的良好场所,岛上以红脚鲣鸟等为主的海鸟活动极其频繁,其鸟粪的堆积,对土壤的发育影响甚大。
火山灰土的植被因分布区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中国腾冲火山灰土的主要植被是禾草草甸和杂类草禾草草甸,海南岛火山灰土上的植被为热带灌丛草甸,五大连池火山灰土的植被多为杂类草草甸(五花草塘),这几类植被为火山灰土的有机质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时间
成土时间短暂也是形成弱育土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土时间短暂使得土壤未能得到充分发育,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在最年轻的沉积物或新鲜露头上发育的土壤多为弱育土。
人为因素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有可能造成土壤退化,使原来发育较好的土壤演变为弱育土,如超畜过牧,毁林开荒、顺坡种植等掠夺式经营,都会使土壤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弱育土。
主要性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弱育土发育很弱,土体分异很不明显,在地表至50厘米范围内缺少为鉴定其他土纲用的诊断层或诊断特性。弱育土可以有厚度薄的腐殖质层,或有机表层或发育弱的人为表层,但一般缺乏诊断表下层。
形态特征
弱育土的剖面分异很不明显,其剖面构型多为A-C型。表层的发育很微弱,厚度很小,有的只有几厘米厚,向下即过渡到母质层或母岩层。土体的颜色随母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全剖面均显示粗骨性。
理化性质
弱育土的成土作用微弱,土壤在很大程度上继承着母质的特性。弱育土一般土层浅薄,土壤的颗粒组成以粗颗粒为主,粘粒含量较少,矿物风化程度低,土体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一般都很低,养分含量少,肥力条件差,如石质土、粗骨土、黄绵土、风沙土等都是十分贫瘠的土壤。但有些弱育土,如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火山灰土等,因受母质和植被的影响,某些养分含量较丰富。
地理分布
弱育土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分布较零散,与周围其他土壤类型的过渡界线明显,多分布于植被覆盖稀疏、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热带亚热带的石灰岩、紫色砂页岩地区,死火山口附近。
全世界弱育土的分布面积未有确切统计数据。弱育土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等地。中国弱育土分布面积约为10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05%。
利用与改良
弱育土分布于各个气候带,发育在多种母质、多种地形部位上,因此各种弱育土的利用方向和改良途径也有较大的差异。
有些弱育土是较肥沃的土壤,如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在当地多雾的气候配合下,其农业利用价值是很高的,是当地粮、棉、油、麻生产的良好基地。
石灰土也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比较肥沃的一类土壤,开垦后多种植禾谷类、豆类和薯类等作物。但对于大多数的弱育土来说,其农业利用价值是很有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层浅薄,土质疏松,易产生水土流失或风沙危害,有的还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农业、牧业、工矿、交通和居民点。
因此利用和改良弱育土应以水土保持为主,采取山、水、林综合治理。在山地丘陵坡度较大的薄层土壤,应以保护为主,以林为主,保护其原有植被,或发展经济林或用材林。已开垦为耕地,但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应退耕造林种草。在风沙土地区,应采取固沙造林措施,限制流沙面积扩大。对地势较平坦、土层较厚,水源条件较优越的初育土,其开垦利用也应采取有效的保土防蚀措施,修筑梯田,等高种植,采取间作、套种、轮作,增加作物覆盖度,并解决好农业灌溉用水,还应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过酸或过碱等不良性状,增强养分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