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状丘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2-07 |
岛状丘又称岛山,指在发育很好的平原上的孤立小山,看起来很像是高出海面的孤岛。
该术语较常用,但有时仅指热带和亚热带条件下,由花岗岩和片麻岩之类深成岩构成的小山,并以光秃岩石构成的陡峭曲坡为特征。
简介
岛状丘(inselberg)通指干旱地区侵蚀轮回到晚期阶段形成的基岩山丘,由空中俯瞰有如海上孤岛突立于山前夷平面上故名,岛状丘在其他地区也能形成。
如热带地区平原上的岛状丘,往往由节理稀疏的花岗岩组成,因抗蚀性较强,故成兀立于周围地面上的岛状丘。
特征
岛状丘常以山脊、山岭或孤立小山的形式出现,其形成是由于侵蚀的结果。光秃的岩石穹窿称为穹窿状岛状丘,具有像剥洋葱头般层层剥离的同心岩壳(厚度由几公分到6公尺)。岛状丘基部往往存在山足侵蚀面。
岛状丘的晚期可发育成由一堆大顽石构成的残丘。同岛状丘相似而是在非热带条件下形成的孤立的丘陵,称为孤丘(monadnock)。
举例
越南的三岛山是一座绵延约50千米的岩石山脉,位于红河中游地区,西北起自宣光省的山阳县,东南止于永福省的金英和多福两县,其间有三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天市山、石盘山和扶义山,因山腰时常云雾缭绕,看上去犹如三座云海上的岛屿,故被民间称为三岛山。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