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礁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2-10

  裙礁(fringing reef,shore reef)是指直接附着在海岛或陆地上、具有起伏的桌状表面之珊裙礁瑚礁。低潮时能露出海面,宽度可达1000米,沿海斜坡急剧地向深海倾斜。

  简介

  

  裙礁(fringing reef,shore reef)又称滩礁。 是分布在潮间带或潮下带成带状与海岸平行的珊瑚礁。多数岸礁没于水面之下,形成一道较宽阔的线水地带; 有的也露出水面。岸礁宽数米至数百米,延伸数公里至数百公里,个别的达千公里以上(红海岸礁)。在裙礁与其附着的陆地之间可存在一浅水道或潟湖,如西沙群岛的石岛。

  主要特征

  裙礁是指一种与海岸相连、宽度不等的珊瑚礁平台。珊瑚礁向上生长以低潮潮位为准,故其表面大致与低潮潮位高度相当,外缘向海洋方向倾斜。岸礁生成后,它的外侧成为海岸线,而内侧成为原生海岸的边缘,但岸礁经常与海岸之间还隔着一条宽度不大、深度约0.2-1.5米的水道,水道底部盖有砂砾,其上生长着植物,水道的存在是因为近岸处泥沙很多,不适于珊瑚生长。岸礁不是连续的,其间具有很多缺口,连通着水道和大洋。我国台湾南部恒春半岛、海南岛东岸都有分布,最宽处可达千米。

  影响因素

  礁区的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是珊瑚礁发育的重要条件。海南岛属热带季风岛屿气候。气温受地形控制,中央山区年平均气温低于23℃,外绿低山丘陵为24℃或略高。沿岸气温和沿岸表层海水温度受纬度控制。

  一般说来,珊瑚生长水温是20-30℃,最佳水温23-27℃。海南岛沿岸年平均表层水温在最佳水温范围内,南部沿岸全年表层水温均在20℃以上,有5个月左右处于最佳期,而北部沿岸有3个月左右表层水温低于20℃,仅3-4个月处于最佳期。这种气温和水温的季节性变化对岸礁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海岛礁区珊瑚的属种和数量都不及西沙群岛和西南太平洋礁区多,即海南岛造礁生物的分异度比西南太平洋低上述气象、水文等因素虽有利于岸礁发育,但诸因素的季节性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岸礁的发育。海岛礁区基岩种类较多,各地不一。如西北岸临高的马袅、大雅等岸礁以玄武岩为基底,东岸沙老岸礁和南岸外东瑙、西帽两岛岸礁以花岗岩为基底,南岸鹿回头、白排岛等以奥陶系石灰岩和泥盆系石英砾岩以及质地松散的山麓堆积为基底,西岸东方、东岸新村泻湖和牙龙湾等以新生代泥质粉砂岩等冲积物为基底。看来,各类岩性的基底均可发育珊瑚礁。

  典型分布地貌

  海南岛是我国珊瑚裙礁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全岛岸线总长1470公里,有珊瑚礁分布的岸线断续长约20公里,约占总长的13%。海岛东岸和南岸,礁体发育规模大。东岸万泉河口以北的琼海、文昌两县沿岸珊瑚礁连续分布长达20多公里,垂直岸线从水下到水上平均宽度达4公里,称沙老岸礁,为本岛规模最大的礁区。南岸鹿回头东西两侧的海湾中,珊瑚扩礁发育良好,是我国重耍的岸礁研究区。西岸和西北岸区的东方、排浦和临高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岸礁,其他岸区只有小规模的岸礁发育。东岸沙老礁区、新村泻湖礁区和西北岸临高礁区等地的潮间带有红树林和珊瑚礁共生,但发育不甚普遍。

  海平面变化

  珊瑚礁区有着许多反映海平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标志。南鹿回头礁区、火岭和鹿回头岭等山麓高潮线附近有原生礁沉积层,下部为保持生长势的块状原生珊瑚礁块,上部为生物和陆源碎屑组成的砾岩层。这一沉积层存在于整个鹿回头现代礁坪的底部,钻孔资料证实沉积层厚度为5米左右,火岭下测得同位素年龄为8235士105年,水尾岭下测得为5186士190年。除鹿回头礁区外,其余象东、西猖岛、沙老和排浦等岸礁的现代礁坪底部也存在着这样的原生礁沉积层。东猖岛东岸礁坪上测得同位素年龄为6345士10年,沉积层的礁珊瑚组合以块状珊瑚为主,与现代礁体生长带的状块与枝状珊瑚相结合的组合特征有显著不同。早中全新世后,海平面在波动中下降,原潮下带的礁珊瑚随着海水变浅,停止向上生长,上部被波浪击碎,形成原生礁层上部的砾屑沉积层,这种下部原生礁层、上部碎屑岩层的二元结构沉积层是海平面从高到低的沉积产物,称之为“原生礁坪相沉积”。随着海平面下降,在新的海岸线外潮下带形成新的现代礁珊瑚生长带,原生礁坪相沉积基础上发育了现代礁坪。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坎井

下一篇:环境变迁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