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谷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2-10

  海滨或湖滨处的河谷或山谷,由于侵蚀基准面上升或地壳下降,或由于海水面上升时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漏斗形的狭长三角湾,是为溺谷(submerged valley)。

  简介

  由于海面上升或地壳下降,河口被海水淹没而成漏斗状三角港,称为溺谷。干流沉溺后,沉溺段的支流便独流入海,称“断尾河”。如钱塘江口被沉溺为三角港,其原来的支流曹娥江、甬江等独流入海,成为断尾河。

  主要特征

  溺谷是指在水下保留有古河道,是沉降海岸常具有的海岸地貌。当干流沉溺后,沉溺段的支流便独流入海,称“断尾河”。如钱塘江河口被沉溺为三角港(湾),其原来的支流曹娥江、甬江等便独流入海,成为断尾河。在中国,溺谷常见于闽、粤、浙等省的海滨。河口段因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而形成的岸边低缓的喇叭形海湾即为溺谷。水下保存有古河道,溺谷口往往因有沙嘴横阻,仅留狭窄的入海通道。

  地貌与分布

  溺谷海岸发育于古地质时代海滨的河谷地区,因海侵作用淹没河道而形成。古河口谷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多个河口。多条河口间存在明显分枝关系,主河口分枝为次级河口,次级河口分枝为下一级河口,直至不可再分枝的河口。

  溺谷海岸线通过几何形态表达海岸地貌形态结构。溺谷海岸线最大几何特征是其树枝状结构,这与岬湾海岸线岬角、海湾交互出现,冲积平原海岸线平直单调等其他类型海岸线几何特征不同。溺谷海岸线表征河口源头、河口交叉处、入海口等地理单元。河口源头,是整个河口范围内高程最大点,水面窄,水体浅。河口交叉处为多河口的交汇处。入海口,整个溺谷海岸内树枝状水体与外部水体交界处,水面宽阔,深度大。河口从源头到交汇处(或入海口)水面逐步变宽。

  地理特征约束

  溺谷海岸线化简至少需要满足两类约束条件:①图形表达约束,如最小弯曲尺寸、最小符号间隔等条件;②为地理特征约束,这是面向地理特征地图综合的研究重点。地理特征约束,由地图目标所处区域地理特征所决定,是面向地理特征地图综合概念在逻辑层次上地进一步深化。在对溺谷海岸地理特征分析基础上,将溺谷海岸线所表征的地理目标分为3个层次:整条海岸线所表达的整个树枝状河系,海岸线弯曲所表达的河口,单个坐标点所表达河口源头等地理特征点。溺谷海岸线化简地理约束条件对应地分为3类:(1)保持溺谷海岸线树枝状特征。从河口间相互关系角度看,树枝状特征约束指保持相邻河口间交汇关系不变、化简后不出现“悬挂”河口。从分形几何角度看,溺谷海岸线,具有树枝状特点,是典型的分形曲线(统计意义的),岸线化简需顾及其分形特征的保持。(2)保持河口从源头至入海口(或河口交汇处)宽度逐步变大的特征。(3)保持重要的河口源头点。河口源头是溺谷海岸地区重要的地理特征点,也是保持岸线整体形态特征的重要“骨架点”,因此需要保留。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环境变迁

下一篇:绕射波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