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控制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9-02-18 作者:李嘉骞

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也叫变结构控制,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且非线性表现为控制的不连续性。这种控制策略与其他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的“结构”并不固定,而是可以在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如偏差及其各阶导数等)有目的地不断变化,迫使系统按照预定“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由于滑动模态可以进行设计且与对象参数及扰动无关,这就使得滑模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对应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无需系统在线辨识、物理实现简单等优点。

简述

20 世纪 50 年代前苏联学者提出变结构控制,变结构控制起源于继电器控制和 Bang-Bang 控制,它与常规控制的区别在于控制的不连续性。滑模控制是变结构控制的一 个分支。它是一种非线性控制,通过切换函数来实现,根据系统状态偏离滑模的程度来切换控制器的结构(控制律或控制器参数),从而使系统按照滑模规定的规律运行的控制方法。滑模控制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已广泛应用到各种工业控制对象之中。滑模控制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对非线性系统的良好控制性能,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可应用性,对离散时间系统的建立良好的设计标准。滑模控制的重要的优点是鲁棒性,当系统处于滑动模型,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误差、对象参数的变化以及外部干扰有 极佳的不敏感性。1

原理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原理,是根据系统所期望的动态特性来设计系统的切换超平面,通过滑动模态控制器使系统状态从超平面之外向切换超平面收束。系统一旦到达切换超平面,控制作用将保证系统沿切换超平面到达系统原点,这一沿切换超平面向原点滑动的过程称为滑模控制。由于系统的特性和参数只取决于设计的切换超平面而与外界干扰没有关系,所以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超平面的设计方法有极点配置,特征向量配置设计法,最优化设计方法等,所设计的切换超平面需满足达到条件,即系统在滑模平面后将保持在该平面的条件。控制器的设计有固定顺序控制器设计、自由顺序控制器设计和最终滑动控制器设计等设计方法[1]。以N维状态空间模型为例,采用极点配置方法得到M(N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it服务管理

下一篇:史密夫图表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