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属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9-03-23 作者:魏大勇

  鲟属,学名:Acipenser (Linnaeus, 1758),鲟形目鲟科的一属鱼类。共18种:中国分布有6种,体被五纵列骨板,鱼吻较长,能用尖长的吻来搅动泥沙,口在腹面,善于伸缩,便于摄食,口前面有四条触须,喜食水底无脊椎动物和小鱼。头长不到体长的1/3,无齿。口前具触须2对。奇鳍悉具支鳍板。具有许多与软骨鱼相似的特征,如体形似鲨,具长吻,口横位于吻的腹面,歪形尾,骨骼大部为软骨,脊索发达,终生存在,肠内有螺旋瓣。

  鲟类由海入江,喜聚于河口。成熟群体10-11月在江河上游产卵于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积处 。性成熟 9-25龄。怀卵量47.5-144.5万。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太平洋西北及中国海南岛以东到黄渤海等海区和珠江、钱塘江、长江、黄河等淡水河流。为洄游性的底层鱼类。

  简介

  鳃膜连鳃峡,分离。约19种:亚伯达鲟Acipenser albertensi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短吻鲟Acipenser brevirostrum、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湖鲟Acipenser fulvescens、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中吻鲟Acipenser medirostris、纳氏鲟Acipenser naccarii、裸腹鲟Acipenser nudiventris、丽鲟Acipenser ornatus、尖吻鲟Acipenser oxyrhynchus、波斯鲟Acipenser persicus、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闪光鲟Acipenser stellatus、大西洋鲟Acipenser sturio、高首鲟Acipenser transmontanus等。我国分布有6种,即分布于长江的中华鲟和达氏鲟,前者主要分布于我国,后者为我国特有;分布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的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及伊利河的裸腹鲟。1

  形态特点

  鳃膜连鳃峡,分离。约19种:中国分布有6种,即分布于长江的中华鲟和达氏鲟,前者主要分布于中国,后者为中国特有;分布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的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及伊利河的裸腹鲟。1

  中华鲟因产于中国而得名。体长1.7-3米;体重 40-378千克,最大个体重达500千克以上。体梭形。吻尖长。尾歪形。体具5纵行骨板状大硬鳞 。 一般头部和体背侧青灰色或褐色 , 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青灰色,侧、腹板间的侧板下方体色有过渡区。1分布于太平洋西北及中国海南岛以东到黄渤海等海区和珠江、钱塘江、长江、黄河等淡水河流。为洄游性的底层鱼类。由海入江,喜聚于河口。成熟群体10~11月在江河上游产卵于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 积处 。性成熟 9~25龄。怀卵量47.5~144.5万。卵沉性,椭圆形,灰绿色 ,具粘性。生长较快。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产卵期一般停食。该种为重要大型经济鱼类。近年来产量明显降低,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亟待保护和进行人工繁殖。中华鲟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达氏鲟外形与中华鲟相似,但成鱼体长较短,体重较轻;幼鱼皮肤粗糙,体背部灰黑或灰褐,侧板和腹板间体色乳白,其间侧板下方体色无过渡区。1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干支流及沿江大湖泊,长江的大型经济鱼类之一。史氏鲟是中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一般见于餐馆食用的所谓“中华鲟”实为史氏鲟的人工饲养种的幼鱼),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均有分布。它身体细长呈细纺锤形,裸露无鳞,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幼鱼骨板带有尖棘,为软骨硬鳞鱼。其身体背部棕灰色或褐色,幼鱼为黑色或浅灰色,腹部均为白色。史氏鲟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可在鱼池等人工水环境中正常摄食生长,最大个体可达100千克以上。

  史氏鲟是中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它身体细长呈细纺锤形,裸露无鳞,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幼鱼骨板带有尖棘,为软骨硬鳞鱼。其身体背部棕灰色或褐色,幼鱼为黑色或浅灰色,腹部均为白色。1

  

  该属物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亚伯达鲟 Acipenser albertensis
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 baerii
短吻鲟 Acipenser brevirostrum
达氏鲟 Acipenser dabryanus
湖鲟 Acipenser fulvescens
俄罗斯鲟 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
中吻鲟 Acipenser medirostris
纳氏鲟 Acipenser naccarii
裸腹鲟 Acipenser nudiventris
丽鲟 Acipenser ornatus
尖吻鲟 Acipenser oxyrhynchus
波斯鲟 Acipenser persicus
小体鲟 Acipenser ruthenus
史氏鲟 Acipenser schrenckii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闪光鲟 Acipenser stellatus
大西洋鲟 Acipenser sturio
高首鲟 Acipenser transmontanus

  1

  生活习性

  鲟类由海入江,喜聚于河口。成熟群体10-11月在江河上游产卵于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积处 。性成熟 9-25龄。怀卵量47.5-144.5万。卵沉性,椭圆形,灰绿色 ,具粘性。生长较快。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产卵期一般停食。该属种类为重要大型经济鱼类。鲟属鱼种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一些鱼种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可在鱼池等人工水环境中正常摄食生长,最大个体可达100千克以上。1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太平洋西北及中国海南岛以东到黄渤海等海区和珠江、钱塘江、长江、黄河等淡水河流。为洄游性的底层鱼类。1

  我国分布有6种,即分布于长江的中华鲟和达氏鲟,前者主要分布于我国,后者为我国特有;分布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的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及伊利河的裸腹鲟。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主要价值经济

  在北美,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认识到鲟熏制肉、鲜肉、鱼籽酱和鱼胶的价值,在俄罗斯,自20世纪初捕鲟业急速发展,使鲟鱼资源量急剧下降,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采取科学的工人增养殖措施,鲟鱼资源量逐渐恢复。中国的鲟鱼资源量不大,又没有采取人工增养殖措施,长时期没有鲟鱼供应市场,才开始发展养殖。由于水环境变迁,污染及人为过度捕捞等原因,天然鲟鱼资源日趋减少,有的已濒临灭绝,不少国家已将其多数品种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中国已加强人工增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满足人们对鲟鱼美味的生活需要。

  药用

  《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鲟鱼的药用价值:“(鲟鱼)肝主治恶疮;肉补虚溢气,令人康健;煮汁饮,治血淋;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子状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虫”。另外,鲟鱼还是一种很神奇的鱼,不同的脏器,不同的部位,会有不同的药效。加拿大和美国的一些最新研究表明,鲟鱼软骨所含抗癌因子(生物有效活性成分),是鲨鱼软骨的15-20倍。鲟鱼肉长期食用,对久治不愈的腰痛、脱发和胃病有明显作用;鱼鳃可清热解毒,鱼肝主治疮疥,鱼油治疗烫伤有特效,鱼鼻补虚下气等等。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检测:鲟鱼肌肉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有 12.5的“DHA”和“EPA”(亦称脑黄金),对软化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商,预防老年性痴呆具有良好的功效;软骨和骨髓(俗称“龙筋”)有抗癌因子,可完全直接食用,素有“鲨鱼翅,鲟鱼骨”之说。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食肉目

下一篇:鹿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