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农场”的水稻有何特殊?基因信息可变数据库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8-06-15 |
农场大家熟悉,但你知道“数码农场”吗?据央广网报道,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有机水稻种植区顺利落成并投入使用。这个“数码农场”是面积10亩的水稻田,而这些水稻都有自己的“身份证”。那么,水稻的“身份证”有什么用处呢?“数码农场”能干什么?“数码农场”中的水稻有何独特之处?
据央广网报道,“数码农场”里的11万株水稻每一株都有独自的编号,用来精度记录和收集水稻的DNA信息和农艺性状等,每一株都有独立的成长档案和可追溯体系。这样一来,这些水稻就像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数码农场”能干什么呢?据《农民日报》报道,“数码农场”主要运用染色体组设计分子育种技术,分析某品种水稻生产应用中的基因缺陷,并加以精准改良,可以挖掘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不同水稻品种。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少扬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基于这样的技术形成基因数码农场后,其根本意义在于将水稻基因编修育种信息形成了系统而完备的数据库管理起来,从而做到随用随取。如果把水稻育种比作拍照,那么使用胶卷的相机拍摄出的照片清晰度差、保质时间短,而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还可以调色温、调尺寸,这样一来,水稻的基因信息就变成了纯数据。”此外,中国新闻网补充介绍道,研究人员将以这些信息及数据为基础,以分子育种理念分析选育出满足不同生态需求、生产需求的水稻新品种。
与传统水稻相比,“数码农场”孕育出来的水稻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据央广网报道,“数码农场”将有利于挖掘内蒙古水稻适宜品种资源,扩展稻米生产。相关负责公司近几年通过将盐碱地有效改良,培育出适合当地生长的有机水稻,通过与各科研院所联合,培植优良适宜新品种,能够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最终要育种、育秧,让农民把荒废的盐碱地利用起来。让土地变废为宝,对带动农业升级起着积极作用。(陈倩)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农业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翟文学进行科学性把关,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植物、农业生物学、农作物育种、基因研究、基因克隆培育、植物分子遗传与分子育种等领域。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