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猪肉还能吃吗?蝌蚪五线谱 2018-08-08 |
8月3日上午11时,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确认了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当天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非洲猪瘟的Ⅱ级疫情预警。
截至目前,疫点内913头生猪已经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疫区周围设立了多个临时消毒站,对出入人员物品进行强制消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预警截图
这则新闻一出,微信朋友圈就炸开了锅,网络上立刻出现了不少关于吃了沈阳患病猪肉后死亡的传言。
猪肉到底能不能吃,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那么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去探究这个谋害众多佩奇宝宝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来自非洲的杀手
1921年非洲肯尼亚首次发现了这种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它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病毒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4-19天。急性感染的猪多表现为食欲减退,高温(达40-42℃),挤成一团,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皮肤发绀(gàn)和出血,偶尔会出现呕吐和腹泻。病毒主要在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造成细胞凋亡,严重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临床症状出现后7-10天内发生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1]。
非洲猪瘟原本仅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但非洲猪瘟可通过航班或港口废弃物、猪肉及其制品,以及野猪携带病毒和软蜱携带病毒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随着非洲贸易往来的密集,1957年非洲猪瘟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2]。
自2007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2017年3月,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地距离我国仅为1000公里左右。因此,这次中国发现的非洲猪瘟,很可能是从周边临国传入的[3]。
(新闻图片来自搜狐)
非洲猪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吗?
说到这里首先要弄清楚病毒的前世今生。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4]。
病毒是否能成功感染宿主,主要是由宿主的细胞受体决定。当宿主细胞表面具有病毒入侵所需要的受体时,病毒才能够进行感染。简单来讲,病毒与细胞受体的关系就如钥匙与锁一样,只有二者相匹配,钥匙才能将锁打开。目前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但人畜共患的只占其中非常小的比例。这次爆发的非洲猪瘟并不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病毒,所以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市面上存在“瘟猪肉”吗?猪肉的价格会因此暴涨吗?
对于不少吃货朋友来说,更担心瘟猪肉会不会在市场上流通,会不会一不小心买到病猪肉。
猪瘟病毒虽然已经存在了大半个世纪,但因其基因组较大、基因型多且非常容易变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一旦发现疫情都会采取扑杀的手段阻断疫情蔓延。这一次在沈阳发现的猪瘟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发病和疑似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已经全部扑杀、掩埋,并对疫区进行了封锁,基本没有在市面上购买到“瘟猪肉”的可能。
另外,这种病毒虽然对猪来说是致命病毒,却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要采取正确的烹饪手法,高温烹饪、消毒,就能将病毒杀死[5]。
中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如果疫情在国内扩散蔓延,确实将有可能对中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发现疫情之后,相关部门已经对疫区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并在疫区周围设立了多个临时消毒站,对出入人员物品进行强制消毒,所以这次非洲猪瘟蔓延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图片来自新华视点)
(图片来自新华视点)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恐慌、不要听信谣言,积极配合相关养殖、防疫单位和部门做好应对工作,不要从疫区购买、引进生猪,加强海关检疫工作就能有效地控制非洲猪瘟,还“二师兄”们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陆继爽,格日勒图.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2):3377-3382.
[2]王华,王君玮,徐天刚,李金明,王志亮.非洲猪瘟的疫情分布和传播及其控制[J].中国兽医科学,2010,40(04):438-440.
[3]张志诚,黄炯,包静月,张永强,钟旗,王力俭,王志亮,李长友.基于“风险邻近”的全球尺度非洲猪瘟发生状况及其输入风险模型构建[J].畜牧兽医学报,2011,42(01):82-91.
[4]黄文林. 分子病毒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5] 吴运谱.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J]. 现代畜牧兽医, 2013(6):34-37.
责任编辑:sun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