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910512856524890.png

人类意识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

新浪科技 2020-09-10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意识是连续的,还是以不连续的组块形式出现?乍看之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就像一部电影,在我们清醒的每一个时刻都能感知和意识到事物发生的变化。

  然而,科学家、哲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就此问题争论了1500多年,圣奥古斯汀是早期伟大的意识哲学家之一,他曾思考过我们如何能在短暂时间内感知运动,历史更久远的Abhidharma佛学院曾讨论称,人类意识是离散的意识事件,而不是连续不断的意识流。

  现代科学界的解释呢?一些现代专家认为,人类意识可能是离散的,我们可能仅感知到非常短暂、有限的意识段。

  这似乎有些荒谬,但是想想当你清醒的时候,或者当你开始入睡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想想你在执行一项重复操作无数次平凡任务时如何“走神”,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更容易相信我们可能不是每时每刻都保持着真实意识。

  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大脑与心理物理实验室的一支科学家小组评估了现有的研究报告,他们提出一个结合了连续和离散意识的模型,进一步阐明我们如何产生意识、何时产生意识。

  为了了解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你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如果整个摔落过程中我们都是有意识的,就不能足够快地处理身体摔落过程,最终可能会摔个面朝天。但在研究人员的意识模型中,我们实际经历了一段无意识时期,在该期间我们的大脑疯狂地计算——自行车行驶速度有多快,路面是沥青还是碎石,是用手腕还是侧身着地?随后是一个更短暂的意识周期。

  研究负责人迈克尔·赫尔佐格博士说:“我们发现人们只有在大约400毫秒的延迟之后,才会意识到某种事物元素,无意识的处理是连续的,而有意识的指令仅限于某些短暂的时刻。”

  各种实验都验证了这一观点,例如:在一些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延迟40毫秒的两条重叠线,但参与者称仅看到了一条线。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40毫秒的红色盘子,随后是40毫秒的绿色盘子,但参与者最终表示自己看到了一个黄色盘子,显然这是红盘和绿盘的视觉组合。其他实验表明,观察和感知之间的延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这主要取决于环境和情况。

  类似的实验也表明这种延迟存在于我们对声音的感知中,另一例子是触觉,被称为“兔子效应”。如果你的手腕和肘部被快速连续地触摸,就会感觉有人在沿着你的手臂触摸线状轨迹,当你考虑到——在你的肘部被触碰之前是不可能有这种感觉的,就感到更加奇怪了。因此,似乎人类大脑是同时触摸手腕和肘部之后才能解释这种触觉意识。

  “无意识处理”的时间可能因情况而异,在某些情况下,该时间可能变得更长。例如:想象你看到一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在夜间,你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判断交通灯的颜色,而在嘈杂的环境中,你的眼睛获得的信息更少;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该过程会发生得更快。

  这些似乎表明我们并非瞬间意识到的,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需要时间来处理这些信息,这将转化为我们意识上的延迟。我们需要不断地处理周边环境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大脑可能无法处理这些信息,赫尔佐格说:“你需要不停地处理信息,但你无法持续地感知信息。”

  当然,这一过程不能转化为反应时间,你的身体会比意识做出更快的反应,而这些特定反应不需要人们有意识地解读周围环境信息。

  这项研究结果类似一个两级模型,其中意识跟随一个较长的无意识处理时间。该模型可比作一艘船的船长通过无线电进行机电舱升级,而机电舱工作人员向船长发出无线电信号进行响应。类似地,大脑和身体都互相发送更新信息,这些信息更新是按需发生的,而不是连续或者间隔地发生。(叶倾城)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浪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