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天涯海角”表面发现甲醇、水冰和有机分子证据

科技日报 2019-05-21 作者:刘霞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视野”号任务团队发布了对迄今拜访过的最遥远天体——“天涯海角”(Ultima Thule)进行飞掠获得的科学成果,揭示了其发展历程、地质情况和构成。相关细节已发表于《科学》杂志。

  最新发布的是新年期间“新视野”号飞掠“天涯海角”时收集的第一组数据,飞掠“天涯海角”也是科学家首次对一个保存完好的星子(行星形成时代的遗物)进行调查。

  数据表明,“天涯海角”长约36公里,由两个截然不同的小天体组成:巨大的扁平体(“天涯”)和圆圆的小天体(“海角”)通过“颈部”连接在一起。

  这两个天体如何形成这一形状?研究人员解释称,它们很可能曾经像柯伊伯带中的许多二元系统一样彼此绕轨道运行,直到一些过程让它们“相吻”并“依偎”在一起。

  科学家认为,为了实现这种“温和”的合并,该二元系统的大部分轨道动量必然已消散。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该归因于古代太阳星云中气体产生的动力,还是由于“天涯”和“海角”推开了其他与它们一起形成的天体,让能量消散并使自身的轨道缩小。

  “新视野”号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恩说:“关于‘天涯海角’的发现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太阳系形成的理论。”

  在颜色和构成方面,“天涯海角”与柯伊伯带区域的许多其他天体类似。它很红,是探测器曾访问过的最红的外太阳系天体。科学家认为,这种红色色调由其表面有机物质的改变引起。“新视野”号在“天涯海角”表面发现了甲醇、水冰和有机分子的证据,这种混合物与航天器以前探测过的大多数冰体截然不同。

  “新视野”号现在离地球66亿公里,运行正常,并以530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入柯伊伯带深处。飞掠数据仍源源不断传来,将持续到2020年夏末。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