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919945017163882.jpg

“进伏”啦!今年“暑伏”为啥又是40天?

新华网 2020-07-16 作者:周润健

  

  7月16日,迎来初伏第一天,一年中最热的“三伏”时节又到了,高温、高热、高湿将成为这一时段的常态。

  “三伏”也叫“暑伏”,是头伏(也叫初伏)、中伏(也叫二伏)和末伏(也叫三伏)的总称。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按照传统历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暑伏”。今年6月21日是夏至,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6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从这一天起正式“进伏”。

  依据庚日10天重复一次的规律,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然而进入末伏的时间比较特殊,是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如果第五个庚日出现在立秋前,那么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成了夏至后的第六个庚日,中伏也就成了20天。今年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是8月5日,而立秋是8月7日,因此要等到8月15日即第六个庚日才能进入末伏,所以中伏得延长10天,俗称“双中伏”。这样算来,今年的“暑伏”总计40天。

  记者了解到,由于“干支纪日”排列次序的原因,40天的“暑伏”近年连续出现。统计显示,从2015年至2024年这十年间,“暑伏”都是40天。

  罗澍伟表示,“伏”有“藏”的意思,此时节应“少动多静”“戒躁戒怒”,自我调适,放松身心。如果外出,一定要采取防晒措施,随身带些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之类的防暑药品;注意及时补水,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平时多吃些清凉解暑的食品,如西瓜、莲子、苦瓜等。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