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庙彻底颠覆了人类文明史,但至今还有无数谜题待解

把科学带回家 2019-09-09

  

  来源 Science 等

  编译 七君

  地球上有一个建筑,它的历史比陶器、冶金术、轮子还有文字这些人类文明要素的发明更为悠久。它比巨石阵早6000年,比埃及金字塔早3000年,比农业文明的起点——新石器革命(公元前9000年)更早。

  它是人类首次向农业文明演变的见证,同时也是人类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因此在2018年7月,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就是哥贝克力石阵,一座有近1.2万年历史的石头庙宇。

  改写了人类文明起点的人形石碑

  

  在距离土耳其东南部安纳托利亚的古城尚勒乌尔法9千米的山上,有一些奇怪的石碑,它们就是哥贝克力石阵。

  

  哥贝克力石阵(Gobekli Tepe)所在地

  60年代的时候,芝加哥大学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的考古学家曾经对哥贝克力石阵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儿不过是中世纪的一个陵园而已。

  但是在1994年,德国海德堡大学考古学家 Klaus Schmidt 开始对这个地方进行考察,并做出了一个震惊考古学界的大发现。

  

  已故德国海德堡大学考古学家 Klaus Schmidt 

  Schmidt 挖掘出了一片具有至少11000年历史的史前文明遗迹。这些排列成同心圆的石阵是在公元前9600-8200年间建造的。

  哥贝克力石阵的大部分还埋藏在地下并未被发掘出来。在还没有挖掘的地方,Schmidt 的团队还探测到了可能更加古老的石阵,它们的建造年代可能是在14000-15000年前。

  最高的T形石碑有近5米高,重达7-10吨。石碑的侧面还雕刻着人的手脚的浮雕,而这些人物还穿着复杂的衣服,比如配有腰带,身上挂着遮羞布。可见,这些T形石碑代表着人类,或者类似人类的符号。

  

  哥贝克力石阵石碑上的腰带,人手和遮羞布

  @VincentJ. Musi/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Corbi

  一些石碑上还雕刻着狮子、蝎子、秃鹫、狐狸等生物。哥贝克力石阵上还出现了狗——被人类首先驯化的动物的图案。

  

  @VincentJ. Musi/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Corbi

  根据石碑浮雕,Schmidt 认为,在1.1万年前,史前人类居住的这片土地上可能有河流流过,牧草青青,食草动物四处奔跑,“这儿就像天堂一样。”

  哥贝克力石阵呈圆环状一圈圈排列。每隔几十年,当时的人类就用沙土把旧石碑掩埋,再建造一个新的。初期的石碑技术和工艺都非常精良,但是到了公元前8200年,石阵的建造就停止了。

  最古老的庙宇

  哥贝克力石阵是做什么用的呢?

  Schmidt 认为,这个石阵是“山坡上的大教堂”,是进行神秘宗教仪式的场所。因为石阵本身并不是人类定居的地方,而在哥贝克力石阵的浮雕上,常常出现没有头的人,当时可能有把埋葬的死者的头颅挖出来的习俗。

  

  在哥贝克力石阵的浮雕上,常常出现没有头的人。

  @National Geographic

  2017年德国考古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从侧面证实了这个看法:哥贝克力石阵发现了许多砸碎的头骨,它们被洒在石灰石石碑之间,这可能是当时的一种宗教活动。

  又因为哥贝克力石阵建造在高高的山顶上,所以这座古庙还可能是集会的地标。德国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学家 Jens Notroff 表示,“那时候的人类需要定期会面,除了交流信息以外,这还可以让他们交换基因,保持基因池的新鲜。”就是说这里可能是个逛庙会,交朋友的地方。

  Schmidt 认为,当时的人类聚集到哥贝克力石阵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杀牛宰羊吃大餐。

  因为除了石碑以外,附近还有不少动物骨头(比如已经灭绝的原牛骨头),还有能够盛150升液体的石鼎(可能是用来装原始啤酒的),以及石锤和刀片等工具。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考古学家 Joris Peters 从1998年开始对哥贝克力石阵附近的动物残骸进行分析,他发现这些动物的骨头上有刀砍的痕迹,这说明它们是人类的食物。

  

  @VincentJ. Musi/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Corbi

  不过别激动,这些动物还没有被人类驯养,它们都是野生的。Peters 说:“我们分析了1.5万份动物骨骼样本,发现它们都是野生动物。”其中最多的是瞪羚,其次是野猪、羊和鹿。

  也就是说,建造哥贝克力石阵的人依旧靠狩猎采集为生,他们可能还没有学会饲养家畜。

  不过,他们很快就能进入农业文明。Schmidt 介绍,附近的人类定居点在1000年后就开始驯养牛羊和猪。

  人类最早的文明

  

  新月沃土所在地(绿色)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过,包括古埃及,亚叙等古代文明。

  @wikipedia

  有意思的是,哥贝克力石阵所在地属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换言之这里是人类最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新月沃土(包括从波斯湾到黎巴嫩,以色列、约旦和埃及一带)的肥沃地带的北方。

  离哥贝克力石阵几十千米的卡拉贾山(Karaca Dag)是驯化作物的起源地之一。从基因学上讲,真正被驯化的作物指的是,不会像野生品种那样,在成熟时把种子撒得满地都是(落粒),而是会等人类采收的突变品种。

  单粒小麦(T. boeoticum)就是这样一种驯化作物,它和野生小麦非常相似,但是在成熟时它的麦穗不会掉到地上。早在1997年,发表在《科学》上的基因学研究就发现,单粒小麦的一个起源地就在卡拉贾山。

  

  单粒小麦

  @wikipedia

  更有趣的是,人类最早驯化牲畜的地点,也都在哥贝克力石阵附近。

  Schmidt 说,牛最早是在叙利亚的幼发拉底河段驯化的,绵羊最早是在土耳其的幼发拉底河段驯化的,山羊最早是在土耳其南部的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tains)驯化的,猪最早是在底格里斯河盆地驯化的,而这些地方,都围绕在哥贝克力石阵附近。

  

  人类最初驯养动物的发生地围绕在哥贝克力石阵(最粗的红色T形)附近

  @Klaus Schmidt / TED

  Schmidt 表示,从哥贝克力石阵开始,农业文明开始向欧洲扩散。也就是说,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哥贝克力石阵附近的人类可能首先发明了农业,并传播给了附近的其他游牧民族,最终使得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文字和城邦文明。

  Schmidt 还认为,哥贝克力石阵上的图腾是旧石器时代的图画向象形文字转变的过渡阶段(Bildzeichen)。

  比如,A,或者 Alpha 的字符可能是这样从牛的符号转变而来的,中间的图片是哥贝克力石阵上的图腾——

  

  @Klaus Schmidt / TED

  哥贝克力石阵的历史比文字的发明(公元前3300年的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还早6千年。这意味着,哥贝克力石阵和人类首次发明文字的时间间隔,比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长。

  先有宗教,再有人类社会?

  

  哥贝克力石阵的建造过程复原

  @Debbie GIbbons / National Geographic

  要建造哥贝克力石阵这样的石碑,靠势单力薄的游牧民恐怕办不到。Schmidt 预计,需要数百名工人才能建造这样的石碑群。

  召集这么多人建造哥贝克力石阵似乎不成问题。因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最近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哥贝克力石阵附近有家庭建筑的痕迹。

  也就是说,在人类有能力驯养动植物之前,就已经能够合力建造宗教建筑了。

  哥贝克力石阵的存在颠覆了学者过去的一种理论。以前,大家总认为,人类是先有农业,才有了城市和社会。但是哥贝克力石阵的发现说明,人类可能是先形成了社会,才出现农业的。

  斯坦福大学的考古学家 Ian Hodder 表示:“哥贝克力石阵是新石器时代的发源地。这说明人类是先有社会,再有农业。”

  而在 Schmidt 和 Joris Peters 看来,根本不是农业推动人类出现宗教和社会,而是宗教推动了农业的出现:因为有了共同信仰,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之间才能相互信任,而信任是共同耕作,分享收获的前提。

  换言之,人类可能先是宗教动物,然后才成为社会动物。

  

  新仙女木时期(橙色箭头)气温急剧下降

  哥贝克力石阵的建造年代更是充满了气候变化的注脚。

  在公元前12000年,是一段被称为新仙女木时期(Younger Dryas period)的古怪气候变化阶段的末尾。

  新仙女木期间,地球突然降温了2-7摄氏度,这种低温持续了1300年,同时期北美大型动物和北美洲史前文明克劳维斯人灭绝。

  

  2013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对从格陵兰岛采集的冰芯的分析指出,新仙女木初期铂元素突然增长,而铂元素来自太空,因此新仙女木期可能是彗星撞击引发的。

  

  新仙女木时期受影响气候范围

  数据来源:10.1073/pnas.1507146112

  地球气候突如其来的变化,是否促使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对不确定的未来产生恐惧,从而产生了宗教,并放弃了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呢?

  总之,用 Schmidt 的话说,哥贝克力石阵是目前考古学最大的疑点了。Hodder 也同意这个观点,他强调:哥贝克力石阵可能会改变我们对人类文明史的认识。

  ...............脑洞分割线...............

  人类后来发现...哥贝克力石阵...是人类最初尝试封印一种未知巨大吞噬元兽的遗迹...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把科学带回家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