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起鸡皮疙瘩?你可能真的是天赋异禀的少年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8-06-01

                                                                         

1(图片来源:Freepik.com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段美妙音乐在不经意间透过你的耳膜,激起一股电流纵贯你的脊髓而后又在全身漾开,带来一阵情不自禁的舒爽的颤栗。如果有,那么你要小心了,这说明你的音乐播放器有漏电的可能。

 

2(图片来源:Freepik.com

上面说的当然是在开玩笑,但是不要小看这种感受美妙音乐带来颤栗的能力,它大小也算得上是一项特技。

最近科学家就证实,拥有这项特技的人有着不同一般的大脑结构,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强烈的情绪和快感。然而,由美妙音乐引起的快感本身并无特殊,其他刺激同样也可以引起快感——例如金钱奖励,换个不太准确的说法就是,这项特技能让人通过听音乐感受捡到钱的快感。没有这项特技的人当然没有失去对其他刺激的感受能力,他们照样能通过捡到钱获得捡到钱的快感(才不是在凑字数)。

言归正传,想要参透这项特技背后的奥义,还是要从最基本的细节着手:

颤栗是对刺激的本能反应

能让人颤栗的刺激有许多种,最凸显本能的当属寒冷。受到寒冷刺激的时候,骨骼肌颤栗(就是寒颤)产热能帮助维持体温,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在产热的同时会让动物毛发直竖,在体表形成空气层以利于保温。面对危险时的恐惧也会引起立毛肌收缩,毛发直竖可以让动物体型看起来更大,从而有吓退潜在敌人的可能,比如下图这只炸毛的喵星人:

3 受到惊吓的猫(图片来源:CRAZY WORLD CHANNEL

虽然人类体表已经没有多少毛发覆盖,而且也不靠立毛来显得更强大,但是鸡皮疙瘩还是作为动物的本能被保留下来,在比如密集恐惧症患者看到虫群的时候会发挥一下作用。

4 鸡皮疙瘩(图片来源:Freepik.com

颤栗与愉悦感受是难分彼此的

然而,你可不要觉得颤栗就是对不良刺激的本能反应。一些令人愉悦的刺激也会使人颤栗,例如爱抚、宏伟壮丽的景象和今天我们的主题——音乐等等。科学家对一些我们欣赏音乐时获得的感受进行了“本能”和“抽象”程度的评估,颤栗处于中间位置(图5)。也就是说,颤栗同时具有本能反应和抽象感受两种属性。

5 一些音乐所引起的感受的评估(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有改动)

与颤栗同时出现的一些生理学反应,例如心率变化和皮肤电导率变化此时与主观的愉悦感觉联系起来;大脑情绪和奖赏系统的神经活跃度也会增强,特别是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前脑岛(anterior insula)和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研究对音乐的享受程度,比听上去还要复杂

虽然上面提到的那些情绪和奖赏系统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份,却不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同等程度的快感。针对这种个体差异,科学家们研究了与音乐相关的能力、熟悉程度、参与程度以及个体的性格特点和体验的开放程度等,却发现这些方面都与对音乐的享受程度相关,却没有一个可以对个体差异做到完美预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首先在听音乐的志愿者中调查了图4中列出的15项感受,结果发现,颤栗是其中最能够预测对音乐反应的个体差异的一项指标。

美妙音乐引发的战栗可不像普通寒颤那样,抖一下说一句“好冷”就完了;当人们受到音乐的触动而情不自禁出现颤栗的时候,会伴随着显著的心跳加速和皮肤导电反应的上升,而后两者恰恰是愉悦感受的生理指标。有了这两项生理指标,科学家就能把“愉悦”这一项感受量化比较,而不仅仅依赖于实验参加者的主观评估。

6的实验用心搏间期来表示心跳速率。在减去静息状态的数值之后,心搏间期的数字越小表示心跳越快。由图可知,听音乐会产生颤栗的人群,听到心仪的音乐时心跳加快的程度会更高,而在颤栗出现的时刻基本上达到了整个试验期间的最大值。

 

6心仪的音乐让有颤栗实验者的心跳明显加速(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有改动) 

简单来讲,就是说,音乐让人颤栗的时候,就是人们感觉到极致愉悦的时候。当然无颤栗组的实验者们也报告了他们对于音乐的享受,但是通过对心跳的监测,我们还是能看出有两组实验者对于音乐的明显不同的感受。

听音乐会颤栗的人的大脑怎么和别人不同?

既然功能不同,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看看大脑中执行功能的结构。经过分析,无颤栗和有颤栗两组实验者大脑扫描图像,科学家还真的发现,听音乐有颤栗的实验者们的听觉联想区域和情绪奖赏处理区域之间有更强的脑白质连通性。图7显示的是更加直观的结果:

7有颤栗组实验者的听觉联想区域和情绪奖赏处理区域之间的脑白质纤维束体积更大

(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有改动)

7左边的大脑结构图显示了科学家研究的部分,即后颞上回(听觉联想区域所在位置)和前脑岛、内侧前额叶皮质(情绪奖赏处理区域所在位置)。如果不是神经科学的专家估计很难看懂,我们将其理解为大脑中管理听觉和愉悦感部分之间的连接就可以。图7右边的柱状图就统计了不同实验者中这部分连接的强弱程度,结果显示,有颤栗组的实验者在大脑结构层面上拥有更强的听觉和愉悦感之间的连接。

怎么样,经过枯燥的理论洗礼,感受过音乐带来的颤栗的小伙伴有没有觉得很自豪?这可是与生俱来的、别人学不会夺不走的天赋。

不过没有感受过颤栗的童鞋们也不要气馁,上面提到的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者们除了有无颤栗这一项不同,其余的方面都是匹配的,比如接受的音乐训练、对美学的感受程度等等。即使是在实验中,没有感受过音乐带来的颤栗的实验者也还是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感的。

快去听一段你喜欢的音乐压压惊吧。

 

8(图片来源:Freepik.com

 

 

参考文献:

Sachs ME et al, Brain connectivity reflects human aesthetic responses to music. Soc Cogn Affect Neurosci. 2016 Jun;11(6):884-91.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铲屎官训练营 夏至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sun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