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35%的孤独寂寞来自遗传

新浪科技 2019-01-25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孤独已经写入我们的DNA,它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人们的孤独感35%来自于基因遗传。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究作者表示,这些基因仍然对我们周围世界产生反应,因此你的DNA并不一定会让你感到孤独。

  DNA可以解释人类35%的孤独倾向,通过对成年双胞胎的研究,科学家发现那些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遗传因素的人群更容易感到孤独。 

  这些因素意味着有些人更容易感到孤独,但是通过情感联络和增进友情,可以帮助消除基因上的孤独倾向。所谓的“孤独流行病”不仅让人更加悲伤,还对人体综合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群体孤立与罹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甚至死亡密切相关。因此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表现出最好一面。

  但如果你曾在拥挤狭小的房间里无助地感到孤独,那可能与你的遗传基因密切相关。更准确地讲,依据发表在《人格研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报告,大约35%的孤独感是由于我们的遗传基因造成的。这并不意味着有些人注定一生孤独,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西安大略大学管理学和组织学教授朱莉·埃特金·舍默尔(Julie Aitken Schermer)博士解释称,它继承了自身的潜在高度,但如果将它放在没有光线的环境中,人们就不会意识到它潜在的高度。

  同样地,如果有孤独倾向的人被置于一个多元化环境,他们更有可能体验到孤独。对于科学家而言,分析基因和环境对孤独感影响的差异性仍是一项挑战,而双胞胎研究在哪里能派上用场呢?

  以一对双胞胎为例,他们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相伴成长,基于他们是否是异卵双胞胎还是同卵双胞胎,他们将分享50%或者100%的DNA。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比普通两个人拥有更多的共同点,例如:基因、生活环境。舍默博士说:“如果其中一个双胞胎在班级里交朋友,并且对自己与他人的交互水平感到满意,那么他就不太可能感到孤独。”

  同卵双胞胎可能有相同的孤独感遗传性,如果他们所处环境在人际关系方面不那么令人满意,他们更有可能感受到孤独。舍默博士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他发现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容易感受到相似程度的孤独。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由这些经历塑造的,无论经历丰富与否,总有一些性格特征遗传给后代。这些性格特征分为“五大类”:开放型、尽责型、外向型、亲和型和神经过敏型。

  之前研究表明,神经过敏与孤独有关。但是舍默博士称,这项最新研究不仅如此,存在一种遗传因素导致神经质与孤独感的共同表达。如果你有些神经过敏,将更有可能担心自己的处境,担心自己的命运,陷入沉思,这可能会加剧你的孤独感。 

  一些人甚至被归类于舍默非正式分类的人群——“超神经过敏者”,舍默说:“他们如果只关注消极的一面,就更有可能避免交互,感到更加孤独,因为他们与其他人没有社交联系。”

  但是“超神经过敏者”不要担心,或者至少不要担心那么多,你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对抗神经过敏。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专注力,是一种积极思考并尽可能保持当前精神状态的练习,可能有助于稳定超神经过敏者的情绪。

  舍默博士称,这种存在感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一样,从社会群体角度来看,我非常担心我们正在造就一群更加孤独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人际关系,而是通过电子方式联系在一起。我从事教育工作许多年,之前当我走进教室时,会看到学生们在一起聊天,我不得不告诉他们安静下来听课。但是现在当我走进教室,却是一片寂静,每个学生在上课前都在看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话。非常讽刺的是,我现在需要告诉他们放下手机,试着和身边的同学说话交流。

  人们正在逐渐失去现实的社交网络,因为他们已被虚拟电子社交软件所屏蔽。你不仅仅是进行唾液DNA测试来证明你的孤独风险因素,但是你可以少花点时间想想孤独感,并考虑什么样的社交互动,像植物依赖阳光一样,帮助你达到你潜在的高度。

  舍默博士称,内向的人可能会感到孤独,但是他们不需要很多朋友,只需要一次愉快的交谈即可。你可以坦诚地告诉自己,要想减少孤独,对生活更满意,你需要多大程度的互动。

  我们或许应该从自身角度思考,对别人真诚相待。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存在孤独感不是性格上的错误,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与他人交往。这不是你的弱点,而是你对自己的洞察分析。

责任编辑:sun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浪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