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诗歌中的月相知识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3-04 作者:朱寅莹

  我们学习的古诗词中,常常会出现“月亮”的意象。它有时代表美好缠绵,有时又代表愁思万千。可你是否知道,这些带有月亮的古诗词中,还隐藏着一些月相小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月相的概念。在天文学上,我们把月亮的圆缺变化称为月相变化。在远古时代,聪明的人类已经观察到了月相的变化。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在陶器上刻下弯月形的花纹。到了殷商时代,人们就用一勾弯月来表示月亮,这也是甲骨文中“月”字的由来。到了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其《灵宪》篇中清晰形象地阐明了月象变化的原因:月出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除此之外,古人把月相变化定名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残月五个主要阶段。

  在我们曾经学习的古诗中,有许多与月相知识息息相关的诗词。例如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就,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在月球引潮力的影响下,伴随着地球自转,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同一地点的海水会发生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同时,在太阳引潮力的辅助作用下,每当朔、望日时,月球和太阳引潮力相互叠加,潮汐现象特别明显,形成大潮。每当上、下弦月时,月球与太阳引潮力相互抵消,潮汐现象微弱不明显,形成小潮。

  此外,还有很多与月相变化相关的诗词。如描绘残月和新月的有:“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等。描绘满月的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到了今天,月亮依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美景,也寄托着人们的情思。月缺离散,月满团圆,一轮明月里藏着的是人们内心的柔软。从古至今,天边那皎皎明月从未改变。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