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2.jpg

唱歌跑调,元凶可能是“失歌症”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4-22 作者:朱寅莹

  很多人都喜欢听音乐,可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天籁般的嗓音,有些人唱歌总是跑调,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患上了“失歌症”。

  “失歌症”,是一种对音调把握不准,有乐感缺陷的异常表现,常伴随着对音乐记忆和识别上的问题。有统计表明,有10%的人先天五音不全,唱歌跑调,其中的4%是先天性对音调精细识别的失敏。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对“失歌症”做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失歌症”患者有四个主要表现。一、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均正常,缺乏音乐感知力;二、误判歌声,不知道自己走调;三、对韵律感反应两极化;四、多数患者对音乐困惑,少数极端不适。此外,“失歌症”患者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如辨别不出谈话对象的真实情绪,无法理解对方语调的“弦外之音”。

   

  那么,“失歌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从先天因素来讲,人类大脑的右半球主管着人的想象、颜色、音乐、节奏等,而遗传、基因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音乐脑”产生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而且在现实音乐情境下这种情况还会被放大。另外,习惯使用右手的人,语言功能区在左半脑,以占大脑表面三分之一的额叶为主,它主要和语言、运动、精神活动有关系。当大脑左半球额叶前部产生病变后,患者容易丧失部分或全部原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以及欣赏乐曲的能力。从后天环境来说,外伤、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发生脑功能器质性病变,当大脑产生病变后,控制音乐、语言的区域失去正常工作能力,容易导致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原有的认知音符、歌唱节奏以及欣赏乐曲的能力。

  尽管“失歌症”目前还没有找到绝对的治愈方法,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种现象。专家建议,成人可先从纠正患者过强的表现欲开始。比方说可以采用将“失歌症”患者的歌曲录下来,让他自己听一听,比较自己唱的和原曲之间的差异,或者请同事朋友帮忙纠正发音。而小孩的可塑性强,最好在儿童时期就进行纠正,家长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乐感,帮助孩子认识、掌握音乐节律,及时纠正“失歌症”。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的音调不准都是“失歌症”,如果你可以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唱歌跑调,证明你对音乐的感知没有问题,唱不准、唱不好可能与声带的控制或发声时气息不稳有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