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时间从未流逝过?

环球科学 2019-09-02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些物理学家,如朱利安·巴伯(Julian Barbour),认为时间并不存在。其他一些人,如卡洛·罗维利(Carlo Rovelli),认为时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量子过程的次级效应。然而,还有一些人,如李·斯莫林(Lee Smolin),坚持认为时间是宇宙唯一的基本维度。

  因为(量子物理相关的)物理学定律在时间上是对称的,所以很多人都在争论为什么我们不能回到过去。

  “过去”和“未来”是什么?

  所有这些理论都与时间永远向前流动的主观体验相关。事实上,我们对时间流动中我们所经历事情的依赖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有些哲学家认为时间永远向前流动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公理。例如,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哲学家苏珊·施耐德(Susan Schneider)说,时间的流动是人类经验所固有的。

  但我们真的经历过时间的流动吗?如果我们仔细思辨,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时间流动”到底是什么?

  只有经历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有时间流动的体验。

  但是,过去到底是在哪里呢?你可以用手指着过去吗?显然不能。你能感觉到“过去”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你有记忆。但是,记忆只能在你现在已经经历的范围内存在——你只能记住现在,而不是未来。

  这同样适用于未来:它在哪里?你能指着它说这就是“未来”吗?显然也不能。我们对未来的概念来自期望或想象。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从来没有哪一个“未来”不是期望或想象。

  但是,如果“过去”和“未来”都没有真正经历过,那么,我们对时间的流动的感觉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时间在流动吗?

  我们可以用空间做个类比。假设你突然发现自己坐在一条又长又直的沙漠公路边上。抬头远眺,你会看到远处的群山。回望身后,你会看到一个干涸的山谷。山脉和山谷为你提供了一个在空间中的参考系,这个参考系才让你在空间中定位自己。但是山、山谷、你坐在路边,都同时存在于你当前的意识快照中。

  时间与空间的情况完全类似:现在,你发现自己正在阅读这篇文章。当你读到它的时候,你可以记得你做过的一些事情,比如今天早些时候刷过牙。你也可以想象你以后会做些别的事情,比如说——晚上要躺在床上。

  刷牙和躺在床上,它们分别在时间中处于你的后面和前面,这就是你的“时间观”——就像山谷和山脉在空间中一样。这些事情给你提供了在时间中的参考系,这使你能够在时间中定位你自己。但同样,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的经历,以及现在阅读这篇文章的经历,都同时存在于你意识的当前快照中。

  问题是,我们以上的讨论可能得到这样的结论:时间是一种经验流动。但这样的结论其实是不合理的,不能仅仅是因为你坐在路边时看到前面的山脉和后面的山谷,你就认为你在公路上运动。其实不是这样的,你只是在考虑你相对于山脉与山谷的相对位置——因此就算你是静静地坐在路边时,这种相对关系也是一样的(你没有办法判断出你自己在运动)。同样的道理,你没有更多的经验理由来相信时间也在流动。

  你可能会说,沙漠中的道路是静态的,并没有运动,但你早上却实实在在刷牙了(这是一种运动)。所以时间肯定是从那时流动到了现在。唯一能支持这个信念的是你对刷牙的记忆。你所拥有的只是现在的经验快照。即使是前面或后面的快照,从目前快照中的经验来看,也仅仅是一种记忆或期望。时间流动的过程就是从一张快照到另一张快照,这仅仅是一个你自己的故事,尽管它可能令人无法抗拒。神经科学本身表明,这种时间流动其实只是一种认知结构。

  时间流动是一种错觉?

  一个思想实验可能会有所帮助:假设你可以回到过去——比如,回到你今天早上刷牙的那一刻。在相应的经验快照中,“现在”会介于你从床上站起来的记忆和你穿好衣服去上班的期望之间。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不会有任何时间上的间断之感。你会在记忆中向后看,看到自己从床上站起来;你会在想象中向前看,看到自己在去上班之前穿好衣服。历史的磁带会倒带,你将没有时间旅行的记忆。一切都会像现在一样感觉非常正常。那么谁能说你刚才没有时间旅行呢?你怎么知道时间总是向前流动?

  你看,无论时间向前流动,或时间根本不流动,或前后移动,我们产生的主观体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同的:我们总是发现自己在一个经验快照中,在记忆中平稳地向后延伸,在期望中向前延伸,就像沙漠中的铁路。我们总是对自己暗示时间的向前流动,即使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时间流动是一种错觉。我们所实际经历的就是现在的快照,它需要一个记忆和想象的时间范围,类似于山谷和山脉的景观。这一认识对物理学和哲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事实上,时间、经验和现实本质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与我们目前假定的非常不同。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我们必须修正我们对时间流动所做的假设。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