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新质量上限“出炉”:不超过一点一电子伏特

科技日报 2019-09-19 作者:刘霞

  中微子是自然界中迄今已知最“轻盈”的基本粒子,但其质量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现在,德国科学家对中微子的质量提出了新的限定值:不超过1.1电子伏特(eV),还不到单个电子质量的50万分之一。新结果是以前质量限定值2eV的一半左右。

  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一直试图测量中微子的质量,然而,这种粒子“神出鬼没”,几乎不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

  为了推断其质量,科学家研究放射性氚的“β衰变”——一个氚核衰变成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通过精确测量喷射出的电子的最大能量,可以推断出未被观测到的中微子的质量。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在新研究中,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进行卡尔斯鲁厄氚中微子(KATRIN)实验的科学家将这种经典方法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使用一个23米长的飞船状光谱仪,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氚核衰变发出的电子。

  新上限值仅基于28天的数据。KATRIN团队希望最终收集1000天的数据,并将这个极限值再降低0.1—0.2电子伏特,或证明中微子的重量比这要重。

  宇宙学测量已经表明,中微子的质量不能超过0.1eV,但这个估计是基于几个假设。KATRIN团队认为,如果他们能更好、更直接地测量中微子质量的极限,可能会使宇宙学模型更可靠。

  总编辑圈点

  科学界了解中微子算是极晚。仅已知它不带电,能以接近光速穿透像地球直径那么厚的物质,但质量未知——推算应该极轻,却又不知究竟轻到什么地步,只好给出一个“体重上限”。中微子神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太难检测了,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然而,它始终是我们必须去解答的谜题——因为中微子不仅在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与我们宇宙的起源、演化及如今正反物质存在状态,都有着非比寻常的联系。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