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4970944郭永怀与钱学森.jpg

航天大家|郭永怀:星空中永恒的勋章

中国航天科普微信公众号 2019-08-05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距今已经11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通过他感人的故事,缅怀这位一心为国、无私奉献的伟大科学家。

  

  郭永怀(1909—1968)

  他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他的研究方向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他在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出国是为了回国

  郭永怀出生于清末乱世,成长在中国近代那段屈辱落后、遭人侵略的灾难时期。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郭永怀似乎对国家富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他曾说:“国家贫瘠,就是做儿子的无能”。为此,他和当时大多数科学巨匠一样,怀着强国的理想远走国外,为未来建设新中国积聚力量。

  

  青年时期的郭永怀

  在国外度过的16年间,郭永怀将爱国的热情转化为学习和研究的动力。他潜心学术,硕果累累。1949年,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他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这一成果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郭永怀成为了驰名世界的科学家。

  也是在这一年,新中国成立了,他为国家的新生而感到无比兴奋。他和钱学森相约等待时机回国,然而这一想法却受到了美国当局的阻挠。

  

  回国后,郭永怀与钱学森在一起工作

  转眼到了1956年,在中国政府的不断争取下,郭永怀获得了回国的机会。此时他已经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的正教授,正是成果累累的黄金时期,但国外优厚的待遇、熟悉的工作环境、同事的热情挽留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为了防止美国当局找理由阻挠,在康奈尔大学的篝火欢送会上,他把自己多年来写成的未发表过的书稿焚之一炬,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惋惜。

  多年以后,曾有人就选择回国这一问题问过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先生,李佩先生想也没想说:“我们那个时候出国就是为了回国”。

  

  郭永怀与其夫人李佩的结婚照

  死亡面前不低头

  1956年11月,郭永怀夫妇回到了阔别15年的祖国。回国以后,出于国家需要以及钱学森的“拼命欢迎”(钱学森写给郭永怀信中的说法),郭永怀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在力学所工作期间,郭永怀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尖端科技人才,帮助钱学森确定了力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任务,为力学所的发展付出了诸多辛劳。他真正践行了那句“出国就是为了回国”。

  

  郭永怀(中)与青年人一起探讨问题

  1960年5月,郭永怀调到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任副所长,担负起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当时研制核武器的工作地点条件极其艰苦,生存环境很恶劣,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危险。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身为所长的郭永怀经常亲力亲为。因为缺少设备,郭永怀就和同事们手工制作,这种手工制作的材料极不稳定,很容易出事。一次意外,郭永怀的五位同事在制作材料的过程中不幸遇难。但失去“战友”的悲痛和死亡的威胁没有打倒郭永怀和他的同事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他们继续探索前行。

  1964年至1967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相继爆炸成功。可以说,郭永怀和他的同事们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了我国国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我的公文包呢?

  1968年,郭永怀59岁,为了主持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的发射试验,他常年奔波于北京和基地之间。

  12月5日凌晨,在基地待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带着重要的试验数据,连夜搭乘飞机返回北京。然而,在抵达北京距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却突然失去平衡,数秒后坠地起火,郭永怀遇难了。

  

  郭永怀遇难时佩戴的手表这个表的时间永远定格在了凌晨3点03分

  后来,据机上唯一的幸存者说,在飞机即将坠落的数秒间,他听到郭永怀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公文包呢?”人们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将宝贵资料完好无损地护在胸前。正是依据这份郭永怀与警卫员用生命保护的重要资料,在他们牺牲后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爆成功。

  郭永怀的一生是一心为国、无私奉献的一生。回国以后,他为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郭永怀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现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70年4月,由郭永怀参与设计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一颗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以纪念他在人类科研事业中所做出的贡献。每当人们仰望星空,他就像一枚永恒的勋章,激励着人们向前进。

责任编辑:李华慧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航天科普微信公众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