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问世!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

环球网 2020-04-24 作者:林迪

  时值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对此,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解释称,“天问”来自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另据央视报道称,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揽星九天”图案表现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以及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字母“C”的形象。

  葛小春介绍称,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集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了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据介绍,国家航天局即将启动我国火星车名称的全球征集活动。

  资料显示,从2016年8月23日开始,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面向全球征集,海内外各界踊跃参加,共收到提交工程名称及图形标识作品35912个。经过网络投票共收获各地有效投票3278962张。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首次火星探测工程的研制工作。按照计划,2020年我国将通过长征五号发射火星探测器,并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距离较近。火星跟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除此之外,在火星上还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正因为这些相似点,通过发射探测器了解火星的状况,获得更多信息,以此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研究地球的演变与未来发展。探测器发射后,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抵达火星。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