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航天员谈之色变的训练项目,到底有多可怕?中国航天科普微信公众号 2019-05-30 |
去年年底
《挑战吧!太空》这档节目火爆荧屏
据说几位明星嘉宾被“虐”得很惨
究竟发生了什么?
《挑战吧!太空》由王宝强、张雨绮、田亮、朱正廷等人加盟。节目中几位明星嘉宾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进行了长达15天的“地球端”高强度训练,并体验低配版,即降低标准后的航天挑战训练。虽已降低标准,但几位嘉宾依然被训练项目“虐”得很惨。
这可不是无病呻吟,毕竟这些项目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每一项都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航天员在训练过程中也不能掉以轻心。
名字听起来很美好,但……
转椅和秋千名字听起来都很美好
看起来似乎也不难
但实际上……
转椅主要用来训练航天员的前庭功能,增强他们对航天运动病和眩晕的耐受能力。
参加此项训练时,航天员要带上眼罩,并将头、脚及双臂固定好。转椅启动后,头要跟随节拍器左右摆动,转椅2秒钟左右就要转一圈,这会严重地刺激人体的前庭器官。
节目中的转椅体验
普通人在转动的转椅上不到1分钟可能就会感到头晕眼花、心脏狂跳,甚至呕吐,而航天员要坚持10多分钟才算合格。
转椅体验开始前,朱正廷笑着说“I can do it”
1分钟后,他举手示意停止并差点呕吐
秋千训练同样是用于训练航天员的前庭功能。它的结构有点类似于我们在游乐园中玩的海盗船,但要比海盗船刺激多了。
" >
秋千训练
参加此项训练的航天员会坐在一个封闭的座舱中,设备启动后,座舱会被四条钢臂凌空提起前后摆动,摆动幅度会迅速增加,前后摆出的距离会有十几米。航天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即为不合格。
让你想睡也睡不着的床
对于普遍缺乏睡眠的现代人
有时,床成为了一种幸福的存在
但这张床会让你毫无睡意
甚至很难受
执行一次完整的航天任务,航天员要经历从地面重力环境到失重环境,又从失重环境重新回到地面重力环境的变化。在航天器上升和返回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超重的影响,航天员血液分布会突然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航天员要接受转床训练。
准备出征太空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在转床上,航天员首先需要平躺大致10~15分钟,然后在3~5秒内将床调到-30度并持续45分钟,之后将床调至水平。此项训练会刺激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增强他们对血液分布的调节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失重环境,减轻进入太空时头面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等症状。
令航天员脚上头下的转床训练
尽管看上去转床训练只需要躺着,似乎很简单,实际上,普通人进行转床训练可能坚持不了两分钟就会感到头晕、鼻塞、眼睛发胀。这种体验会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躺着还不如站着。
最让航天员畏惧的训练
离心机
名字听起来就很可怕
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项训练被称为“魔鬼训练”
是航天员所有训练项目中最痛苦的
离心机主要用于训练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以及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
名字听起来就很可怕的离心机
离心机启动后,会通过高速旋转,产生重力加速度。普通人在离心机上,只能承受大约3~4个g的重力加速度,航天员训练时却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个成年人的重量压在身上,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难或停止。
田亮在体验离心机训练
不仅如此,航天员在离心机里面还要练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还要判读信号,随时回答提问。有时候脸部肌肉都会被拉扯变形,甚至有眼泪飞出来。曾有一位航天员的母亲观看自己的孩子进行离心机训练,她一边流泪一边摆手,说:“不看了,不看了!”
体验开始前,王宝强灿烂的笑容
体验开始后,王宝强的神情开始变得木讷、嘴角微动、双眼无神
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面对离心机时,也曾心有畏惧。刚开始进行离心机超重训练时,短短几十秒,6个g的负荷就已让她如跑了万米一般双腿发软,精疲力尽。做离心机训练时,航天员手边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挺不住了可以按下按钮,请求暂停。虽然很苦,但刘洋凭着毅力咬牙坚持了下来,她从未摁过该按钮。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这个红色的按钮从来没有人摁过。
刘洋在进行离心机训练
航天员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但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依然热情饱满,他们说:“太空是我们的梦想”。
航天员的这些训练项目其实大多是为了应对太空的微重力环境。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了人工重力(点击了解更多呦)的概念。未来,人工重力将是对抗失重影响的重要措施,依靠人工重力,也许不但航天员可以摆脱部分训练的痛苦,普通人也可以更容易地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想想都觉得很期待呢!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利用人工重力概念建造的空间站
参考文献/央视网、人民网、《飞天英雄》
文/贾冰玉
编辑/杨斯爽、贾冰玉
审校/杨洁
责任编辑:王超
下一篇: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么睡觉的?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