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训练师:疫情期间自我隔离需要注意的几点

环球网 2020-04-09

  自我隔离有助于抑制疫情的传播,这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容易。不过,对于长期处在太空的宇航员来说,自我隔离几乎就是他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据外媒报道,日前,来自斯洛伐克的天体生物学家米凯拉·穆丝洛娃(Michaela Musilova)向外界分享了她在太空生活中的建议。

  “在执行任务期间,往往需要在远离家人和好友的遥远太空进行工作,因此必须要在太空中忍受长达数月的隔离生活。”米凯拉·穆丝洛娃说。

  据了解,米凯拉·穆丝洛娃是HI-SEAS(夏威夷模拟太空探索项目)的负责人,HI-SEAS是位于夏威夷莫纳罗亚火山上的(HI-SEAS)模拟太空基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太空机构利用这个仿真基地帮助宇航员、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为在月球和火星上生活做准备。

  该基地一次最多可以容纳六个宇航员生活,并且根据任务的不同,全体宇航员可以与外界隔离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宇航员们学会如何利用极为有限的资源,比如动力、水、空间、时间、能源等等。

  对此,米凯拉·穆丝洛娃建议:“首先你要了解风险,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知识和官方应对指南,以明确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其次,出门时要像宇航员在出舱前穿防护服一样,将防护措施做到位。而戴上口罩就像戴上太空头盔一样,你需要认真仔细。如果你有呼吸困难的情况,放慢速度,深呼吸,冷静下来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米凯拉·穆丝洛娃表示,尽管在封闭空间内也要尽可能地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进行一切可能的工作、社交、锻炼和娱乐。“最重要的是你要在自我隔离的环境中找到事情做,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无所事事地坐着并不能让时间过得更快更舒服。不管是在家锻炼,还是在家工作,保持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