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2.jpg

天宫一号:完美谢幕 辉煌永驻

人民日报 2018-04-04 作者:潘旭涛 原 洋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微信公号制作)

  北京时间4月2日8时15分左右,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完成使命,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它的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航天专家说,天宫一号没有“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恶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过程中,化成一身绚烂,划过美丽星空”。

  从升空到销毁的2378天里,天宫一号见证和亲历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许多辉煌时刻: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上天;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上天

  2011年9月29日19时,在甘肃酒泉,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当时,它是中国最大最重的载人航天器,全长10.4米,重达8.5吨,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拥有15立方米的实验舱,可供3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20天。用航天员杨利伟的话说,“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一室一厅的话,那天宫一号就是别墅。”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个阶段。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11年,中国已完成了战略的第一步以及第二步第一阶段,即发射载人飞船和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突破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等一系列新任务从天宫一号发射起正式展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颐黎表示,天宫一号实际上是能够长期自主飞行的“小型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的前身。天宫一号的升空为中国建设空间实验室打下了基础。

  按照计划,中国将在2022年完成独立空间站的建设,这很有可能会是2024年国际空间站达到使用期限后太空唯一的空间站。这不但令国人鼓舞,也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兴趣。

  日本航天员若田光一说:“我一直在关注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所做的工作。我看到中国航天员出舱,中国发射天宫,看到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非常激动。我很期待飞进中国空间站,现在我必须学习中文了。”

  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经过2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神州八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这是值得中华民族铭记的时刻。这一夜,中国无眠。亿万国人通过电视直播画面,亲眼见证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深情拥吻”的“浪漫”一刻。

  作为建造空间站的核心技术之一,空间交会对接被世界航天专家公认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次对接不但架设起了一座通达天地的桥梁,使中国成为“独立掌握交会对接俱乐部”的新成员,更让“2022年建成空间站”的太空筑巢之梦照进现实。

  2012年6月18日14时许,中国航天员刘旺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手动对接,以不到7分钟、误差18毫米的中国精度,赢得世界喝彩。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完美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成功实现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下午17时许,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飘”入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家”。

  服役期间,天宫一号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3艘飞船的6次交会对接。这些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天宫一号还验证了在轨中长期飞行的生命保障技术,完成了多项航天医学实验;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地球环境监测,提供应用数据服务。

  曾数次执行过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任务的美国华裔宇航员焦立中表示,能够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对于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中国继续这样发展的话,相信中国将在太空发展中成为“主要的角色扮演者”。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和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中国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请问航天员老师,你们在太空中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对抗失重?”

  “我想知道你们的用水是从地面上带到天宫一号去的吗?这些水可以循环使用吗?”

  “流泪的话,眼泪是往下流还是往上飙?”

  2013年6月20日,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之外的天宫一号,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举行,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老师。

  10时11分,开始上课。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聂海胜盘起腿,玩起了“悬空打坐”。王亚平用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摇摇晃晃向远处飘去。

  在40多分钟的时间里,航天员完成了太空质量测量、单摆运动等实验,向青少年讲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300名地面课堂学生进行互动。全国8万多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收听收看太空授课。

  这样的“神奇一课”,不要说孩子们,即使是成年人也会为之怦然心动。太空讲堂期间,每过一秒天宫一号就在太空移动了7800米。为保证40多分钟空中课堂不间断地天地传输并且每一帧画面都清晰稳定,中国航天测控网接受了一次全新的挑战。

  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举行太空物理授课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的体现,更拉近了航天与中国民众的距离。

  2016年3月,超期服役两年半的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踏上了漫漫回家路。在太空孤独地飞行了两年多后,天宫一号回归地球。华美谢幕,意味着更精彩的演出即将上演,中国大踏步迈向载人空间站时代。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