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它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科技日报 2019-03-11 作者:张晔 |
“悟空”号
2015年12月17日,长二丁火箭腾空而起,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送入距地面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悟空”号从正式立项到成功发射仅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实现了中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悟空”号的顺利发射引发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在“悟空”号成功发射的同时,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在焦点新闻栏目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暗物质探测器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悟空”号还相继获得“第18 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金奖、“第46 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大会金奖。
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于2017年11月31日报道称:“中国领导的空间科学项目给出了一个诱人但是尚待确认的暗物质信号。”《科学》杂志还采访了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大卫·斯伯格尔(David Spergel)教授,在他看来:“中国的首个空间天文卫星项目的首个观测成果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一个空间科学强国,现在中国正在为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作出重要贡献。”
2018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科学大会(COSPAR 2018)新设立了一个“最新结果议程”,由大会主席、执行主席和科学日程委员会主席遴选出四个世界级科学家的报告来重点介绍国际空间科学界最近所取得的一些杰出成果。“悟空”号的成果被列为“最新结果议程”的四个报告之一,在世界各国空间科学负责人的圆桌讨论及空间科学大会开幕式之前向所有与会者介绍。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奖委员会秘书拉瑟·贝格斯特姆(Lars Bergstrom)教授对“悟空”号首次直接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的拐折的成果表示了肯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马克·卡米恩科夫斯基(Marc Kamionkowski)教授也高度评价这一成果,认为这是年度最令人激动的科学进展之一。
责任编辑:杨茗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