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补水需注意的问题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20-09-18

  在食用菌栽培中,水分起着为菌丝和菇体提供营养的作用,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快速转潮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品种的培养料中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在出菇过程中培养料和空间的水分都逐渐减少,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在对菌袋的培养基补水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补水量当第一潮菇采收后,基质营养丰富,基质中水分含量还较高时,补水量宜少些;当长过第二潮菇后,基质营养减少,基质中的水分也降低了,补水量就可多些,菌袋浸水的时间就可长一些。2、水源补水时应用清洁干净的河水或地下水。不宜使用地表的塘水和沟水,防止杂菌和害虫携带入基质中,引发病虫为害。3、水温水温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冰凉的水。原基、菇蕾上不要喷水。最好用喷雾器补水,喷嘴朝上向空间喷雾增湿。4、通风补水后,如菇体上有水珠应通风去除。否则会给病菌繁殖造成机会,在菇体上形成病斑。菌袋补水是重要的增产措施,主要用于栽培周期较长的食用菌。5、注意事项1、香菇等转色完成、出菇前就要补水,补到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2、多数食用菌在出完一、两潮菇后转潮期进行补水,要先养菌,再补水,补水量控制在原菌袋重量的80%~90%为好。3、菌丝稀疏、长势弱、温度低于5℃或料内发生病虫害时不宜补水。4、三潮菇后补水时,可同时补充营养物质,常用尿素、糖、磷酸二氢钾等。编辑:庞建华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