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猪霉饲料中毒的原因及治疗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20-09-18

  霉饲料中毒就是动物采食了发霉的饲料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自然环境中,霉菌种类很多,常在玉米、大麦、小麦、稻米、棉子、糠麸及豆类制品中寄生,在适宜的温度(28 ℃左右)和湿度(80%~100%)条件下,霉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有并能产生毒素。最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赤霉菌毒素(一种玉米赤霉烯酮F--2,一种单端孢霉烯T—2)等,猪采食了含有这些毒素的饲料后可引起中毒,造成发病和死亡。

  (一)病因猪采食了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引起中毒。黄曲霉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最多,毒性最大,致病性最强,经肠道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并受到损害;毒素还能影响RNA的合成,改变DNA的模板性质,干扰DNA的复制。F-2毒素,又称雌性激素因子,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引起动物明显的性机能亢进,毒素随尿道排出,刺激动物的阴道和阴户,引起霉菌性阴道炎或阴户阴道炎;T-2毒素,是毒性最强的一种真菌毒素,对骨髓造血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引起白细胞减少,还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小血管的通透性增高,广泛性出血。对皮肤和粘膜有很大的刺激性,造成皮肤、口、肠和肝脏的坏死。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黄曲霉毒素中毒(亦称霉玉米中毒)黄曲霉毒素及衍生物有20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致病性最强。⑴临床症状 急性,突然死亡。精神不振,厌食,黏膜苍白,走路摇摆,大便干或稀,有的带血。慢性,拒食,异食,离群,低头,弓背,黏膜黄染,体温正常。⑵病理变化 急性以贫血和出血为主要病理变化。胸腹腔出血,肌肉出血,以大腿前和肩胛下部位的明显,肠道出血,肝脏肿大、质脆、苍白或黄色,心脏内外膜出血。慢性以肝脏的病理变化为主。肝硬化,表面有黄色小结,胸腹腔积液。肾脏肿胀、苍白、质脆。淋巴结充血、水肿。大肠黏膜、浆膜出血,结肠浆膜有胶样浸润。2.赤霉菌毒素中毒赤霉菌毒素中有两种毒素对猪的影响大,一种玉米赤霉烯酮(F--2),又称雌性激素因子,是一种类雌激素物质,可引起猪生殖器官在机能和形态上的变化;另一种单端孢霉烯(T—2),可引起猪厌食和呕吐等。⑴临床症状F—2中毒,母猪假发情,母猪阴户充血、肿胀,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垂脱,乳腺增大;公猪与育肥猪乳腺增大,包皮水肿,公猪睾丸萎缩。母猪不孕,怀孕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等。T—2中毒,厌食、拒食,呕吐,腹泻,生长发育不良。⑵病理变化F—2中毒,阴道黏膜充血、肿胀、外翻和坏死;子宫肥大、水肿,内膜增厚,子宫颈上皮细胞呈多层鳞状,子宫角增大;卵巢发育不全。公猪睾丸萎缩。T—2中毒,胃肠道出血、水肿、坏死;肝脏变性、坏死、肿大、色黄、质脆;肾脏出血,淤血,有坏死结节;

  (三)诊断本病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结合所喂的饲料是否有霉变等综合进行分析。试验室确诊本病对技术和设备条件要求较高。

  (四)防治1.预防⑴妥善保存饲料,防止饲料发霉变质。收购原料时,要控制水分的含量,水分大时尽快进行干燥处理,并贮存在干燥、低温及通风良好的地方。⑵严禁饲喂严重发霉变质的饲料。对轻微发霉的饲料必须经过去霉处理后限量饲喂。其去霉的方法有①用碱液(1.5%氢氧化钠或草木灰水等)或用清水多次浸泡,直到浸泡液清澈无色为止。②添加脱霉剂。⑶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季节,饲料中添加防霉剂,防止饲料霉变。2.治疗无特效解毒药物和疗法,立即停止现有可疑饲料,换新料,饲喂青绿饲料,加强饲养护理。同时采用相应的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⑴急性中毒,①罐肠、洗胃,0.1%高锰酸钾液或1%双氧水。②缓泻,硫酸镁,口服,25~50克/次。或硫酸钠,口服,25~50克/次。或石蜡油,口服,50~100毫升/次。亦可用豆浆、蛋清水或牛奶等,⑵酸中毒,① 5%碳酸氢钠,静注,40~120ml/次。②5%~20%硫代硫酸钠注射液,静注,20~50rnl/次。③40%乌洛托品,静注,10~20ml/次。⑶呼吸困难,安溴合剂 (即10%溴化钠液10~20ml,10%安钠咖2~5m1),静注。⑷阴道垂脱,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送还。为防止感染饲料中添加抗微生物药物。 编辑:孙晋莹审核专家:焦福林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