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 黄萎病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9-08-19 |
在棉花上,有两种重要的系统性侵染的病害: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枯萎病又称半边黄、萎蔫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其为害。表现症状多种多样: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等等;蕾期有皱缩型等。黄化型病株多以叶片边缘发病,局部或整叶变黄,最后叶片枯死脱落。棉株染病后,维管束组织发生了病变,将病茎剖开,木质部有深褐色条纹。导致枯萎病的是真菌中的镰刀菌,其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略弯曲,两端稍尖。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土壤及粪肥中越冬。非病区枯萎病的发生是使用带菌种子及带菌肥料造成的。在有病棉田中,枯萎病通过中耕、浇水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发病越来越严重。病菌从棉株根部的伤口、根的皮层及根毛处侵入。枯萎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田间有两次发病高峰期。地温20℃左右时,病株开始表现症状,地温达到25~28℃时出现第一次发病高峰。进入高温季节后,病菌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炎热季节枯萎病发生轻。进入秋季,地温降至25℃左右时,田间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夏季雨后,地温下降时田块易发病。棉花黄萎病也是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田间发病初期是在3~5片真叶期,而棉花现蕾后则大量发病。棉株染病后,病株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后来逐渐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脱落,蕾铃稀少。
黄萎病同枯萎病一样也是维管束病害,剖开茎秆,木质部有浅褐色条纹,而枯萎病则是具有深褐色条纹。黄萎病病菌不同菌系致病力有差异,其表现症状也不完全相同。黄萎病病菌侵入棉株后能使病株各个部位带菌,落在土壤中病叶是黄萎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棉籽带菌率虽然很低,但却是病区扩大的重要途径。在土壤中,病菌直接从根系侵入进入导管,并在其内繁殖,堵塞导管、产生毒素,使棉株枯萎。在25~28℃的适温范围内,雨水多常导致田间发病严重。棉田连作,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菌有机肥后,黄萎病也会日趋严重。在了解了枯萎病、黄萎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等后,防治这两种病害应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做好检疫工作。棉籽带菌是两种病害在地区间传播的主要途径,非发病区应避免从病区调用棉种。其次是栽种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田间含菌量,棉花收获后清洁棉田,清除枯枝落叶等病残体。第三是采用无病土育苗。第四播种前种子要用药剂处理,具体方法前面已经讲过。第五,在发病初期,使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灌根,对枯萎病、黄萎病有一定的疗效。编辑:巨苗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