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综防技术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9-08-07 |
土壤病害是指病原菌随植株病残体或以病菌孢子、菌丝体等形式潜伏于土壤中,待下茬遇到寄主后,开始新的侵染循环。它以土壤传播病原菌为主,但种薯也是主要的带菌媒体。马铃薯土传病害主要包括黑痣病、干腐病、疮痂病和粉痂病等。土壤病害的防治一方面要减少土壤中的侵染源,另一方面要减少种薯中所携带的病原菌。因此,综合防治是控制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增产增效情况:综合防治相比单一化学防治更环保、更经济。对土传病害进行综合防治,平均亩产增加5%~20%,而且提高商品性,亩增收100~400元。
技术要点:1.黑痣病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适当选用早熟品种能够减轻病害发生。(2)生物防治。用木霉菌处理马铃薯种薯和土壤,能够有效控制黑痣病(地下茎、鱼钩匍匐茎和块茎)的发生。(3)农业防治。①轮作:与燕麦,大豆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发病较严重应最少进行3~5年轮作。②无病种薯:选用块茎表面没有菌核的种薯。③加快出苗:适期晚播,测定土温;播种厚度不超过5厘米,尽量缩短出苗时间,减小病原菌侵染幼芽的概率。④控制土壤温度:出苗前应尽量减少灌溉,合理控制土壤温度。⑤提早收获: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迅速收获新的块茎。(4)化学防治。①种薯处理:可用2.5%适乐时种衣剂(咯菌腈)切种后包衣,每100千克种薯需100~200毫升种衣剂,阴干后播种。②药剂沟施:播种时亩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60毫升,对水30千克喷施在播种沟内,播种后覆土。2.枯萎病和干腐病防治技术。(1)生物防治。哈茨木霉T-22菌株能够抑制作物的立枯菌核菌、腐霉等一些真菌的生长,用其处理种子,灌溉温室土壤或进行沟施,都能够在作物根系的所有部位定植,且能维持很长时间,在温室及田间具有明显的防效。(2)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病株及枯枝落叶,减少土壤菌落。种薯升温至10℃时催芽,7~10天打破休眠,恢复活性,利于壮苗。切块时,清除所有烂薯,切到烂薯时切刀进行消毒。拌种后,维持在10℃~12℃,进行伤口愈合,2~3天后播种。合理灌溉,降低土壤含水量,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少病菌滋生和侵染。控制氮肥的施用,合理增施钾肥、磷肥和微量元素、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使细菌、放线菌增殖,影响土传病原菌的活力和残存数量以及病害的发生,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加抗病能力。(3)化学防治。种薯用2.5%适乐时种衣剂(咯菌腈)切种后包衣,每100千克种薯需100~200毫升的种衣剂,阴干后播种;或用好立克(43%的悬浮剂,有效成分:戊唑醇)沟施,剂量为推荐浓度;或播种时亩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嘧菌酯)60毫升,对水30千克喷施在播种沟内,然后覆土;或沟施锐毒霉,在苗高30厘米和初花期时喷到土壤中,可有效防治干腐病。3.疮痂病防治技术。(1)轮作。疮痂病的发生与轮作关系密切,因此尽可能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非块茎类蔬菜进行轮作,最好4年轮作。(2)使用抗病品种。(3)农业防治。土壤pH5.0以下疮痂病就很少发生,栽培马铃薯应选择偏酸性土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少水多次浇灌。(4)化学防治。种薯可用0.1%对苯二酚浸种30分钟,或0.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0~15分钟。4.粉痂病防治技术。(1)合理轮作。轮作过程中最好进行压青处理。(2)农业防治。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性。(3)化学防治。用福帅得进行土壤处理及种薯处理,230毫升/亩。注意事项:一是液体药剂拌种时,一定要摊晾开或放置通风处,待种薯阴干后及时播种,勿捂种。二是使用药剂沟施时,将药剂混匀后喷洒到播种沟内,不宜与化肥共同施入,以免影响药效。适宜区域:北方地区马铃薯生产区。编辑:冯雪君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连续雾霾天气下蔬菜应对措施
下一篇:黏玉米早熟优质栽培技术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