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炭疽病的防治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9-07-16

  核桃炭疽病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发生,是核桃果实及苗木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果实受害率达20%~40%,严重年份可达90%以上,引起果实早落,核仁干瘪,大大降低产量和品质。病害症状:果实受害后,果皮上出现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中央下陷且有小黑点,有时呈同心轮纹状。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粉红色突起。病斑多时可连成片,使果变黑腐烂或早落。叶片病斑呈不规则状,多为条状,病斑叶色枯黄,重病叶全变黄。病菌在病果或病叶上越冬,病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侵入,发病期在6~8月份。雨委早、雨量大、树势弱、枝叶稠密及管理粗放时发病早且重,内地引种的新疆核桃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如下:第一,清除病枝、落果和落叶并集中烧毁,加强树体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第二,发病前喷1:1:200(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液。第三,发病期间喷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0%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半月一次,喷2~3次,如能加粘着剂(0.03%皮胶)效果则更好。编辑:仝美玲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