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黑星病的防治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为害症状 幼苗。发病时子叶上出现黄白色近圆形病斑,后叶片干枯。②成株。①叶片。发病初期为出现污绿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霰成圆形黄白色的大斑,易穿孔边缘略皱不整齐,有黄色晕圈。叶脉发病变黑褐色,叶片皱缩畸形,潮湿时病部有霉层。②嫩茎。嫩茎发病,整个生长点萎蔫,变褐腐烂,几天内龙头烂掉呈秃桩,有琥珀色胶状物,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③卷须。发病时变褐腐烂。生长点发病时2~3天后烂掉形成秃桩。④叶柄、瓜蔓及瓜柄受害,出现淡黄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梭形病斑,中间开裂下陷,病部可见到白色分泌物,后变成琥珀色胶状物,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瓜条被害,起初产生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并有胶状物溢出,后变成琥珀色,俗称冒油。⑤瓜条发病时,幼瓜最易发病。幼瓜受害常生长不均衡,瓜条弯曲、畸形。侵染循环 生孢子借风雨在田间传播,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萌发后,长出芽管,主要从植物叶片、果实、茎蔓的表皮直接侵入,也可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发病后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气流、雨水、灌水或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生因素: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种植密度大,光照少,通风不良,棚室大灌水,重茬地,肥料少等情况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绿3号、津春1号、中农201号等。用无病种子。用新土育苗。地膜覆盖栽培。②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③棚室栽培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④利用嫁接育苗也可防病。⑤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深埋或烧毁。(2)物理防治:用55℃~60℃温水浸种15分钟。在发病初期喷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3)药剂防治:①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②苗床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克/公顷处理土壤后播种。③棚室栽培在定植前10天,用硫磺粉2.3克/立方平,加锯末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棚室熏1夜。发病初期喷撒10%多百粉剂15千克/公顷,或5%防黑星粉剂15千克/公顷,点燃45%百菌清烟剂3千克/公顷。④发病初期喷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5%凯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20%腈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1.95千克/公顷,或12.5%腈菌唑乳油360毫升/公顷,或40%氟硅唑乳油7000倍液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混合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混合液,或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编辑:石慧芳 审核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 温祥珍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