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治海蜇“气泡病”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气泡病对海蜇养殖的危害极大。小规格海蜇对气体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发生气泡病,发病急且症状明显,严重的导致全部死亡。大规格海蜇气体在伞体内聚集到一定数量才开始发生上浮。海蜇气泡病发病初期会有一系列征兆,如高温天气水色发红,骨条藻多的池塘极易出现,发病池塘水质发粘,pH值快速升高,海蜇上浮,游动无力,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毛刷子”,此时气泡主要集中在伞缘的主幅管和间幅管内,如气泡病不再加重,环境条件合适情况下,可经体内代谢排出,海蜇可恢复。

  如果气体继续在胃腔积累,形成大的气泡(俗称“灌气”),海蜇在水体中悬浮,不能自由游动(俗称“上吊”),此时气体不能排出,无法治愈,如不及时捞出,最终导致海蜇缩水、落底死亡。在气泡病的高发季,应更加注意日常维持水环境的稳定,减少气泡病的发生几率。经常巡塘观察,尤其在高温、雨后,一旦发现海蜇有鼓泡迹象,及时换水,并外用“碧水安”、“速解安”,轻微时局部泼洒,严重时全池泼洒,打破水体表面张力,释放水中过多的气体,解毒稳水、爽水,对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必要时也可以在池塘周围使用氯制剂杀死部分藻类,减少水中氧气来源。编辑:胡金枝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