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栽培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一)栽培技术1、播种:采收黑褐色或棕褐色饱满种子后,放阴凉通风处,后熟一星期,再堆沤2~3天使果皮软化,但不能堆厚以防发烧。放箩筐内置水中搓出果皮杂物,捞出种子凉干,用湿砂层积贮藏。次年3月播种,先用温开水浸泡1~2小时,或用清水浸泡3天。圃地整细耙平,床宽1.2~1.3m,高10~15cm。床面开3cm的浅沟,沟距20cm,沟底垫黄心土或山灰1cm。播种要均匀,每亩播种量1kg,覆盖过筛的山灰或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盖上稻草保湿保温及防雨。种子播后25~30天。发芽出土,出苗达70%时,选傍晚或阴天揭去盖草,并及时搭好阴棚,每隔4天喷一次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防病。苗高20~30cm时,利用阴天移栽。或者在有2~3片真叶时,按株距6~10cm间苗,苗高15cm左右时,按15~20cm定苗。2、扦插:选择阴凉湿润、排灌方便,不当西晒的山谷或阴坡山脚作床,搭好阴棚。3~10月均可扦插,伏天在阴凉天气进行。3~5月用匍匐茎或根茎扦插。成活率可达95%以上。插穗长10~15cm,保留2~4个节,地表上留1~2个节发芽,地下1~3个节生根。6~10月利用当年半木质化藤茎扦插。插穗长15cm,每穗上端留1个完整的叶片。插后的地上部分留2~3个节。扦插时先开沟,沟距20cm,株距4~5cm,每亩用插穗6万根。在杉木林下(透光度30%)的地方也可栽培,整地直播或移植均可。

  (二)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勤浇不,遮荫避风,松土除草。扦插苗在气温高时,每天要洒水4~6次,保持叶面湿润。2、搭架:苗木定植后,搭高1.5~2.5m的竹杆或树支架,引蔓缠绕生长,或用铁丝网引蔓。3、追肥:扦插后一星期,每隔3~5天要喷一次0.2%尿素水溶液作叶面追肥,促进生长;也可追施稀薄人民畜粪便。每次收割后都要追肥一次,以促丰产。

  (三)病害防治绞股蓝栽培现尚未发现有明显的病害。但要预防,如播种床,插床和种子、插穗要消毒,苗期每隔一定时间喷1000倍甲基托布津。编辑:张雅惠 审核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   王玉庆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