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1、症状 锈病可危害绿豆叶片、茎秆和豆荚,以叶片受害为主。染病后,叶片上散生或聚生大量近圆形小斑点,叶背出现锈色细小隆起,后表皮破裂外翻,散出红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秋季可见黑色隆起点混生,表皮裂开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菌冬孢子。病情严重时,叶片早期脱落。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在北方地区,该病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在翌年条件适宜时形成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入寄主后形成锈子腔,尔后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侵染绿豆并形成疱状夏孢子堆,夏孢子散出后进行再侵染,病害因此得以蔓延,深秋产生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在北方地区,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尤其是叶面结露期,夏孢子形成和入侵适温为15℃~24℃,日平均温度为25℃、相对湿度在85%时其潜育期约为10天。绿豆进入开花结荚期后,如遇高湿、昼夜温差大或结露持续时间长等情况,则易发此病;秋播绿豆及连作地发病较重。3、防治方法 ①种植抗病品种②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③春播宜早,必要时可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避开发病高峰期。④清洁田园,加强管理,适当密植。⑤在发病初期,可选择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防治,隔15天左右喷一次,共喷1~2次。编辑:王媛媛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海生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