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羊痘防治措施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03-12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特殊的痘疮,有较高的病死率, 严重影响养羊业发展,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羊痘发生。

  1、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羊均易感染山羊痘病毒,尤其是羔羊。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饲养管理不良等均有助于本病的发生,加重病情。病羊主要通过鼻、口分泌物和泪液排毒。丘疹中含大量病毒,乳汁、尿液和精液也含有病毒。病死羊尸体及恢复期的病羊都是传染来源,特别是处于痘疹成熟期、结痂期和脱痂期时,传染性更大。其可从呼吸道分泌物、痘疹渗出液、脓汁、脱落上皮及痘痂排出和散布病源, 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方式传染, 也可经损伤的表皮和消化道传染。

  引进处于潜伏期或体表带毒的羊只,购入被痘毒污染的皮毛与发病或带毒的羊同一草场放牧发生混群,前次发生羊痘后未经严格消毒,又引进一批无免疫力的羊或新生下一批羔羊等,均可能引起羊群突然发生痘病。

  

  2、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1~42℃,心跳、呼吸加快,并伴有可视黏膜的卡他性化脓性炎症,如眼脸肿胀、眼结膜充血、流泪和黏脓性鼻涕;便秘, 尿量减少。发病1~2d后,在无毛或稀毛部位皮肤,如眼睑、唇、鼻、乳房、尾内侧和四肢内侧发生痘疹。痘疹最初为圆形红点,经1~2d发展为豌豆大,硬圆且凸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结节,用手按压时变为苍白色。在发痘过程中有的继发细菌感染、黏膜和内脏会遭到损害,导致全身症状,呼吸困难、关节炎、肺炎、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等并发症,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严重时造成死亡。

  1、剖检病变

  解剖病死山羊,除可见皮肤、黏膜痘疹外, 其皮下组织呈浆液性浸润, 浆膜有点状出血, 淋巴结肿胀。肺有圆形灰白色结节, 胃肠黏膜可呈出血性炎。肝、肾、脾肉眼观察无明显变化。

  4、防治措施

  ,羊痘为一类动物疫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健康和免疫力。

  ②预防免疫接种,对于易感羊群在冬春季节采用弱毒疫苗或灭活苗进行预防注射,不论羊只大小, 每只尾根内侧皮内注射0.5mL。接种后4~5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2个月。

  编辑:孙晋莹

  审稿专家:梁茂文  副研究员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