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治不好原因分析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07-20 作者:山西农科110服务中心

  使用药物防治鱼病过程中,常常有效果不佳,甚至鱼类疾病更严重而导致死亡的现象。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诊断不准,导致药不对症 对病原体认识不清楚,根据经验、偏方下药,是导致鱼病久治不愈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鱼病,首先应力求诊断正确。

  (2)药物失效  各种药物都有保质期,使用过期变质的药物,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会危害养殖鱼类。因此,在使用药物前,应了解该药物是否在保质期内,不要使用过期失效药。

  (3)用药量不准  用药前水体体积计算与称药量不准是造成用药不足与过量的主要原因。药量不足时池水达不到所需浓度,造成防治效果不佳。药量过多时会超出鱼类忍受限度,造成鱼体损伤或死亡。

  (4)用药疗程不足  有些鱼病在使用药物一个疗程后并不能起到满意的效果,而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个疗程。若疗程不足,病虫害杀灭不彻底,就会出现治愈率低或该病再次复发的现象。

  (5)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由于多次重复使用同种或同类药物,或抗性基因传递等原因导致病原体对该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各种药物交替使用是解决这一间题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6)药物溶解不完全  固体药物要按要求充分溶解,不能有颗粒或块状物存在,以免被鱼体误食致死,同时也可避免水体达不到规定浓度,不能彻底杀死病原体。

  (7)水质过肥  有些药物如硫酸铜,按常规使用时会与水体中的有机质、矿物质等发生反应而被消耗,药效降低,从而影响防治效果。

  编辑:马宇飞

  审核专家:山西农业大学讲师 刘青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