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栽培与利用紫花苜蓿?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08-08 作者:山西农科110服务中心

  紫花苜蓿,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其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含量很丰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苜蓿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5%~26.2%,相当于豆饼的一半,比玉米高2~3倍;赖氨酸含量1.05%~1.389%,比玉米高4~5倍。紫花苜蓿是养牛生产的上等饲草,用途很广。青饲、放牧或调制成干草、青贮饲料或加工成草粉、草饼及颗粒料,不仅营养丰富,且适口性好。

  苜蓿再生能力强,每年可刈割3~4茬,产草量高。一般年份每公顷产鲜草56000~80000千克,折合干草15000~25000千克。

  (1)播种

  紫花苜蓿常用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穴播3种;播种方式有单播、混播和保护播种(覆盖播种) 3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种子田要单播、穴播或宽行条播,行距50厘米,穴距50厘米×70厘米或50厘米×50厘米或50厘米×60厘米,每穴留苗1~2株。收草地可条播也可撒播,可单播也可混播或保护播种。条播行距30厘米。撒播时要先浅耕后撒种,再耙耱。混播的可撒播也可条播,可同行条播,也可间行条播;保护播种的,要先条播或撒播保护作物,后撒播苜蓿种子,再耙耱。灌区和肥水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保护播种,保护作物有麦类,油菜或割制青干草的燕麦、草高梁、草谷子等,但要尽可能早地收获保护作物。在干旱地区进行保护播种时,不仅当年苜蓿产量不高,甚至影响到第二年的收获量,最好实行春季单播。为提高牧草营养价值、适口性和越冬率,也可采用混播。适宜混播的牧草有:鸡脚草、 猫尾草、多年生黑麦草、鹅冠草、无芒雀麦等。混播比例,苜蓿占40%~50%为宜。

  (2)田间管理

  ①播种后,出苗前,如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破碎板结层,以利出苗。

  ②苜蓿草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中耕除草1~2次。

  ③播种当年,在生长季结束前,刈割利用1次,植株高度达不到利用程度时,要留苗过冬,冬季严禁放牧。

  ④二龄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清理田间留茬,并进行松土保墒,秋季最后1次刘割和收种后,要松土追肥。每次刈割后也要耙地追肥,灌区结合浇水追肥,入冬时要浇足冬水。

  ⑤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3~5厘米,但干旱和寒冷地区秋季最后1次刈割留茬高度应为7~8厘米,以保持根部养分和利于冬季积雪,对越冬和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

  ⑥秋季最后1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结束,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的积累。

  编辑:马宇飞

  审核专家:阳曲县畜牧局中级兽医师 刘银亮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