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莲的养护常识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09-26 作者:石慧芳

  一、养花心经

  1、土壤

  盆栽宜用疏松、排水通气良好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一般可用腐叶土、园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为基质。

  2、温度

  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生长环境。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温度为15℃。冬季夜间温度不低于5℃,白天在15℃以上。如果控制浇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0℃的低温。观音不耐热,5月以后植株生长逐渐停止进入夏季休眠期。

  2、光照

  喜半阴,切忌强光暴晒。生长除6~9月份要遮阴外,其他时间应给予半日照为宜,若放室内观赏,则宜放在朝南的窗附近。在这种阴环境下,叶色鲜嫩而富有光泽。

  3、水分、湿度

  观音莲喜湿润,4~9月为其生长旺盛期,此时要求土壤湿润及空气湿度较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尤其夏季高温期,叶片水分蒸发量大,需水量更多,须经常向叶面喷水,同时

  保持环境湿润,但必须避免盆中积水。秋季气温低于15℃时,须尽量减少浇水量,将其置于温暖、无风的干燥地方,保持盆土适当干燥以利安全越冬。

  二、护花常识

  1、施肥

  在生长旺盛期可根据观音莲生长情况,每月施1~2次稀薄液肥,或低氨、高磷钾的复合肥。施肥时不能将肥水溅到叶片上。施肥一般在天气晴朗的早上或傍晚进行,当天的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浇1次透水,以冲淡土壤中残留的肥液。

  2、修剪

  需要适时进行修剪,及时除去发黄叶片及残叶。

  3、换盆

  换盆一般在春季进行,将花盆里的观音莲连根带土放到较大的盆里,然后用新的花土填实即可。

  4、繁殖

  观音莲主要进行分株繁殖。一般于每年春夏气温较高时,将地下块茎分蘖生长茂密的植株沿块茎分离处分割,使每部分都有2~3株,然后分别上盆种植。分株时尽量少伤根,同时,上盆后宜置于阴湿环境下,保持盆土经常湿润,并注意叶面喷雾,以利新植株恢复生长。                  

  5、越冬

  冬季夜间温度不低于5℃,白天在15℃以上时,植株能继续生长,可正常浇水,并适当施肥。如果控制浇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0℃的低温。当寒流侵袭,盆栽应移至温暖避风处越冬,减少灌水,停止施肥。

  6、病虫害

  主要有炭疽病、赤斑病、蜗牛和夜蛾等。炭疽病和赤斑病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施防治。蜗牛和夜蛾可喷敌百虫和用谷糠配制的毒饵进行诱杀。

  编辑:石慧芳

  审核专家:太原市晋祠公园高级园林工程师 谷瑞芳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