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10-09 作者:余小玲 |
稻曲病又称假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俗称“丰产果”,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在世界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生危害较轻。近年来,由于施肥水平不断提高,高产优质杂交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增大,稻曲病在蕉城区尤其中稻区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成为仅次于纹枯病的第二大病害。据调查水稻感染稻曲病后,减产5%~10%,个别严重稻田病穗率可达到90%。稻曲病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能产生多种毒素,危害人畜健康。因此,掌握稻曲病的发病规律,弄清其发病原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是减少水稻产量损失,提高水稻品质的重要保证。
1 发生症状
稻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为半知菌亚门稻绿核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稻麦角菌。病菌只为害水稻穗部,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侵入,灌浆后显病,为害谷粒。受害谷粒内部形成菌丝块逐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浅黄色或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出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孢子随风即可传播,雨水击打易脱落。
2 发病规律
稻曲病主要以在土壤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原垣孢子越冬。次年7~8月遇到适宜条件时,菌核萌发产生原垣孢子,原垣孢子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孢子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该病菌由于生长缓慢,侵染时间集中,再侵染较少。一般认为稻曲病侵染时期主要发生于孕穗至开花期,病菌侵入花器为害,造成谷粒发病形成稻曲,抽穗扬花期遇雨及适温发病重。
3 发病因素
3.1 病原菌的逐年积累
根据调查,农民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并不了解,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多数农户没有预防稻曲病,致使该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导致了田间菌源的大量累积。
3.2气候条件是稻曲病发病的关键因素
稻曲病的发生流行受天气的影响很大。水稻抽穗前后时期的降雨天数、降雨量、相对湿度、相对温度和日照数等都会影响其发展。该段时间内气温适宜,雨日、雨量多、光照少、光照短发病就重。蕉城区气象局资料2015年8月10日—31日雨日12d、降水量181.9mm,2016年8月10日~31日雨日9d,降水量240.7mm,这时期该区中稻区大部分处于破口至抽穗期,加之中稻区多为山区雾大露水重,光照强度相对较低,造成洋中、石后等乡镇稻曲病不同程度大面积发生流行。
3.3主栽品种抗性差
山区中稻种植品种主要以杂交稻为主,有甬优系例(9号、15号)品种,中浙优系例(1号、8号)品种、宜优673,稻曲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关系密切,品种抗性不同发生程度有差异。据近几年田间调查,甬优系例品种、中浙优系例品种发病普遍严重,抗性差;宜优673发病较轻,抗性较好。
3.4 栽培管理措施
生产中农户盲目施肥,过量偏施氮肥,磷、钾肥供给不合理,会导致水稻营养严重失衡,造成稻株长势嫩绿茂盛,田间郁蔽度大,通风透光性差,稻株抗性减弱,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蔓延危害。
4 防治的具体措施
4.1 选用的抗病品种
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选择抗稻曲病较强的品种,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措施。杂交种要尽量选择抽穗整齐、灌浆快的品种;而粳糯稻要尽量选择生育期适中或生育期短的品种。
4.2消灭初侵染源
在播种前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40%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咪鲜胺2000~3000倍液浸种,可有效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要深翻晒田,以便将菌核埋入深土中。水稻插秧前要清除病株和田间的病源物。
4.3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田间的肥水管理,能促进水稻生长。水稻生长期间要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生长。增强植物抗性时要慎重施用氮肥,如果氮肥施用过量、过迟,水稻在后期生长中很容易感染病害,其抗病力就会下降。孕穗后期更要注意浇水管理,宜浅水勤灌,适时、适度地放水烤田,增强稻株根系的活力,以此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不利于稻曲病发生危害的环境。
4.4 适时药剂防治
稻曲病以预防为主,掌握防治适期很关键,要喷两次药,第一次最佳喷药防治时期是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7d左右,隔7~10d再喷药防治一次,以巩固和提高防治效果。药剂每667m2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15mL,或12.5%氟环唑悬浮剂40~50mL或10%己唑醇悬浮剂35~50mL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25mL,对水50kg喷雾防治。
编辑:王慧
审核专家: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主任编辑 刘学兵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下一篇: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